榠楂
注音
ㄇ一ㄥˊ ㄓㄚ
词语释义
榠楂
(1) 榠桲,一种乔木及其果实,略似苹果,果肉酸,可作蜜饯及胶水
英
词语解释
亦作“ 榠查 ”。亦作“ 榠樝 ”。果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亦名榠楂,味涩,可入药。
《南史·到彦之传》:“ 王敬则 执榠查,以刀子削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部·榠楂》﹝集解﹞引 苏颂 曰:“榠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辨之惟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则榠楂也。可以进酒去痰。”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榠查”。亦作“榠樝”。果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亦名榠楂,味涩,可入药。
引《南史·到彦之传》:“王敬则执榠查,以刀子削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榠楂》﹝集解﹞引苏颂曰:“榠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辨之惟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则榠楂也。可以进酒去痰。”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
宋王安石《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榠楂的网络释义
榠楂
汉字详情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冥 | 莫經 | 明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meng | mieŋ |
详细解释
chá
名词
(1) 水中木筏
穷岸有盘楂。——何逊《度连圻》
(2) 同“槎”
(3) 另见
zhā
名词
(1) 果木名 ,指蔷薇科山楂、野山楂一类的植物。果实红色、味酸,可食,也可入药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宋· 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2) 另见
英文翻译
a raft, to hew, to fell trees
方言集汇
◎ 粤语:caa4 zaa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2 ca4 za1 [海陆丰腔] ca2 za1 [梅县腔] ca2 [台湾四县腔] ca2 za1 [客英字典] ca2 [宝安腔] ca2 za1 [东莞腔] za1
◎ 潮州话:za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2 ca4 za1 [海陆丰腔] ca2 za1 [梅县腔] ca2 [台湾四县腔] ca2 za1 [客英字典] ca2 [宝安腔] ca2 za1 [东莞腔] za1
◎ 潮州话:z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楂 | 鉏加 | 崇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zra/dra | dʒʰ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