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镪

chǔ qiǎng [chu qiang]
繁体 楮鏹
注音 ㄔㄨˇ ㄑ一ㄤˇ

词语释义

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词语解释

  1. 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宋 洪迈 《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鏹,渐次闻人哭声。”《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翌日,具肴体,焚楮鏹於墓下,作文以弔之。”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 汴河 岸有卖粥嫗,日以所得钱置缿筩中,暮则数而緡之,间得楮鏹二,惊疑其鬼也。”

引证解释

⒈ 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镪,钱贯,引申为钱。

宋洪迈《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鏹,渐次闻人哭声。”
《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翌日,具肴体,焚楮鏹於墓下,作文以弔之。”
清徐士銮《宋艳·奇异》:“汴河岸有卖粥嫗,日以所得钱置缿筩中,暮则数而緡之,间得楮鏹二,惊疑其鬼也。”

楮镪的国语词典

镪,钱币。楮镪指祭祀时所用的纸钱。

楮镪的网络释义

楮镪

  • 楮镪,指祭供时焚化用的纸钱。语出宋·洪迈《鬼国记》“移时宴罢,乃焚烧楮镪,渐次闻人哭声。”。
  • 汉字详情

    chǔ [chu]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TJ
    五行:
    仓颉: DJKA
    四角: 449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者声。本义: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

    (2) 同本义 。可制纸

    (3) 又如:楮叶(楮树的叶);楮鸡(楮树上所寄生的木耳)

    (4) 纸的代称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楮知白(纸的别名);楮先生(纸的别名);楮墨(纸与墨。也是诗文和书画的代称);楮生(纸的别名)

    (6) 纸钱 。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如:楮帛(纸钱锡箔等焚化物);楮券(纸币,钞票)

    英文翻译

    mulberry;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yu2 cyu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u3 [宝安腔] cu3 du3 [梅县腔] chu3 shu3 [台湾四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吕上聲開口三等thriox/thivvţʰĭo
    qiǎng,qiāng [qiang,qiang]
    部首: 506
    笔画: 17
    五笔: QXK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NRI
    四角: 86736

    详细解释

    qiāng

    (2) 另见 qiǎng

    qiǎng

    名词

    (1) 通“繦”。穿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也泛指钱币

    货殖私庭,藏镪巨万。——左思《蜀都赋》

    购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唐· 白居易《赎鸡》

    (2) 又如:镪道(输送则赋的道路)

    (3) 银子或银锭 。如:镪宝(银锭)

    (4) 另见 qiāng

    英文翻译

    coins, money, wealth

    方言集汇

    ◎ 粤语:koe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