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柯柯

léng kē kē [ leng ke ke]
注音 ㄌㄥˊ ㄎㄜ ㄎㄜ

词语释义

1.亦作"楞磕磕"。亦作"楞呵呵"。 2.形容发呆的样子。

词语解释

  1. 亦作“ 楞磕磕 ”。亦作“ 楞呵呵 ”。形容发呆的样子。

    《三侠五义》第九回:“ 公孙策 听了此话,楞柯柯的连话也説不出来。”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 马威 低着头儿往玉石牌楼走,走几步儿,不知不觉的就楞磕磕的站住一会儿。” 陈石峻 《泽玛姬·白鸟》:“她觉得有些面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楞呵呵地看傻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楞磕磕”。亦作“楞呵呵”。形容发呆的样子。

《三侠五义》第九回:“公孙策听了此话,楞柯柯的连话也説不出来。”
老舍《二马》第一段一:“马威低着头儿往玉石牌楼走,走几步儿,不知不觉的就楞磕磕的站住一会儿。”
陈石峻《泽玛姬·白鸟》:“她觉得有些面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楞呵呵地看傻了。”

楞柯柯的国语词典

呆滞而无反应的样子。

楞柯柯的网络释义

楞柯柯

  • 楞柯柯形容一个人发呆的样子。
  • 汉字详情

    léng [leng]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LYN
    吉凶:
    仓颉: DWLS
    四角: 46927

    详细解释

    léng

    名词

    (1) (同“棱”。本义:四方木;棱角)

    (2) 同本义 。如:楞子(棱角);楞缘(楞角边缘);楞角(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3) 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如:楞坎(地面突起的陡坎子);楞楞(凸起显露的样子)

    lèng

    形容词

    (1) 失神、发呆

    班惊楞,逡巡来答。——干宝《搜神记》

    (2) 又如:楞子眼(因酒醉或其他原因而眼神呆滞);楞楞 (傻傻的模样);楞神(失神、发呆);楞然(惊奇发呆貌);楞中楞(发呆貌);楞柯柯(亦作“楞磕磕”、“楞呵呵”。形容发呆的样子)

    (3) 凶狠;蛮横 。如:楞层(威猛、严厉的样子);楞不讲理

    (4) 冒失,鲁莽 。如:楞人(冒失莽撞的人);楞伙子(冒失的小伙子);楞子(指粗鲁莽撞的人)

    英文翻译

    used for Ceylon in Buddhist texts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东莞腔] len5 [宝安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魯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longləŋ
    [ke]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S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MNR
    四角: 41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2) 同本义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4)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柯,法也。——《尔雅》

    (5)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6) 树枝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8)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英文翻译

    axe-handle; stalk, bough;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o1
    ◎ 客家话:[梅县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沙头角腔] h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 潮州话:ko1(kho) <姓>gua1(ku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
    [ke]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S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MNR
    四角: 41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2) 同本义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4)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柯,法也。——《尔雅》

    (5)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6) 树枝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8)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英文翻译

    axe-handle; stalk, bough;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o1
    ◎ 客家话:[梅县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沙头角腔] h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 潮州话:ko1(kho) <姓>gua1(ku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

    楞柯柯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