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成语用法
楞头楞脑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
引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 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杨朔《北线》:“那个粗手粗脚的妇道人家正是李全喜的媳妇,楞头楞脑的青年是他兄弟,小名二楞子。”
柳杞《好年胜景》:“邀我同行的是一个楞头楞脑的小伙子,浑身上下都是荒山野坡的牧草气息。”
⒉ 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引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楞头楞脑地望着梁建。”
老舍《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唯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楞头楞脑的网络释义
楞头楞脑
近义词
楞头楞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éng
名词
(1) (同“棱”。本义:四方木;棱角)
(2) 同本义 。如:楞子(棱角);楞缘(楞角边缘);楞角(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3) 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如:楞坎(地面突起的陡坎子);楞楞(凸起显露的样子)
lèng
形容词
(1) 失神、发呆
班惊楞,逡巡来答。——干宝《搜神记》
(2) 又如:楞子眼(因酒醉或其他原因而眼神呆滞);楞楞 (傻傻的模样);楞神(失神、发呆);楞然(惊奇发呆貌);楞中楞(发呆貌);楞柯柯(亦作“楞磕磕”、“楞呵呵”。形容发呆的样子)
(3) 凶狠;蛮横 。如:楞层(威猛、严厉的样子);楞不讲理
(4) 冒失,鲁莽 。如:楞人(冒失莽撞的人);楞伙子(冒失的小伙子);楞子(指粗鲁莽撞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东莞腔] len5 [宝安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a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楞 | 魯登 | 來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登 | 曾 | long | ləŋ |
详细解释
tóu
名词
(1) (形声。从页(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2) 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动词
(1) 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方〉∶临到;接近 。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量词
(1) 件,桩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助词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éng
名词
(1) (同“棱”。本义:四方木;棱角)
(2) 同本义 。如:楞子(棱角);楞缘(楞角边缘);楞角(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3) 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如:楞坎(地面突起的陡坎子);楞楞(凸起显露的样子)
lèng
形容词
(1) 失神、发呆
班惊楞,逡巡来答。——干宝《搜神记》
(2) 又如:楞子眼(因酒醉或其他原因而眼神呆滞);楞楞 (傻傻的模样);楞神(失神、发呆);楞然(惊奇发呆貌);楞中楞(发呆貌);楞柯柯(亦作“楞磕磕”、“楞呵呵”。形容发呆的样子)
(3) 凶狠;蛮横 。如:楞层(威猛、严厉的样子);楞不讲理
(4) 冒失,鲁莽 。如:楞人(冒失莽撞的人);楞伙子(冒失的小伙子);楞子(指粗鲁莽撞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东莞腔] len5 [宝安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a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楞 | 魯登 | 來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登 | 曾 | long | lə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脑髓)
(2) 同本义
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
蹙于(脑)而休于气。——《考工记·弓人》
其荣发也。——《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
人精在脑。——《春秋元命苞》
晋侯梦与 楚子搏,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形状或颜色像脑髓的东西 。如:豆腐脑儿
(4) 头部
云台之高,堕者拆脊碎脑。——《淮南子·俶真》
(5) 又如:脑箍(用刑时套在头上的刑具);脑揪(揪住头发);摇头晃脑;脑瓜;脑杓(头的后部);脑后(头的后部)
(6) 脑力 。如:脑气(犹脑力。亦指智慧);脑精(脑力的精髓)
(7) 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 。如:樟脑;薄荷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