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榈

zōng lǘ [ zong lv]
繁体 椶櫚

词语释义

指棕衣或棕毛。

词语解释

  1. 亦作“棕櫚”。常绿乔木。干直立,呈圆柱形,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大,集生干顶,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花黄色,核果长圆形。棕衣可制绳索、毛刷、地毯、床垫、蓑笠等。树干可作器具和建筑材料。

    唐 杜甫 《枯棕》诗:“ 蜀 门多椶櫚,高者十八九。”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棕榈》:“棕櫚一名鬣葵。” 杨朔 《野茫茫》:“这种树叫‘狄柯尔’,类似棕榈。”

  2. 指棕衣或棕毛。

    《宋史·舆服志一》:“逍遥輦,以椶櫚为屋,赤质,金涂银装。”

  3. 元 上都 别殿名。

引证解释

亦作“棕櫚”。常绿乔木。干直立,呈圆柱形,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大,集生干顶,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花黄色,核果长圆形。棕衣可制绳索、毛刷、地毯、床垫、蓑笠等。树干可作器具和建筑材料。

唐杜甫《枯棕》诗:“ 蜀门多椶櫚,高者十八九。” 清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棕榈》:“棕櫚一名鬣葵。” 杨朔《野茫茫》:“这种树叫‘狄柯尔’,类似棕榈。”

指棕衣或棕毛。

《宋史·舆服志一》:“逍遥輦,以椶櫚为屋,赤质,金涂银装。”

元上都别殿名。

椶榈的网络释义

椶榈

  • 椶榈,指棕衣或棕毛。
  • 汉字详情

    zōng [zong]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QBT
    仓颉: DUCE
    四角: 42947

    英文翻译

    palm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ung1 [客英字典] zung1 [海陆丰腔] zung1 [梅县腔] z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cung/zungtsuŋ
    [lv]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ukk

    详细解释

    (2) ——见“棕榈”( zōngl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