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牛歃血

chuí niú shà xuè [ chui niu sha xue]
注音 ㄔㄨㄟˊ ㄋ一ㄡˊ ㄕㄚˋ ㄒㄩ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出自《颜真卿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成语用法

椎牛歃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盟誓等。

引证解释

⒈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清侯方域《颜真卿论》:“河北二十四郡无復忠臣,独有一鲁公奋袂而起,椎牛歃血,号召连结,以横塞贼衝。”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所剽掠,则潜结众誓於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椎牛歃血的网络释义

椎牛歃血

  •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 汉字详情

    zhuī,chuí [zhui,chui]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WYG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OG
    四角: 40915

    详细解释

    chuí

    名词

    (1) (形声。从木,隹( zhuī)声。本义:槌子,敲击的器具)

    (2) 捶击的工具。后亦为兵器

    椎,所以击也。——《说文》

    椎,棒椎也。——《广韵》

    杼上终葵首。——《考工记·玉人》。疏:“终葵,椎也。”

    (3) 又如:椎拍(用椎拍击);椎斧(椎和斧);椎凿(槌子和凿子);椎锻(锤子和打铁用的砧石);椎额(额头突出如椎);椎塘(臼)

    (4) 椎髻。盘在头顶上的一种椎形高髻 。如:椎髫(满族人留的发辫);椎结(将头发编束成锥形的髻);椎头(椎形发式)

    动词

    (1) 用椎打击

    椎,击也。——《说文》

    五日一椎牛。——《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后汉书·冯衍传》

    (2) 又如:椎楚(杖刑);椎牛(击杀牛);椎坐(捶击坐具);椎秦(椎击秦皇)

    (3) 泛指重力撞击 。如:椎冰(砸冰);椎破(击破;砸破);椎胸跌足(椎胸顿足)

    (4) 杀 。如:椎埋(杀人而加以掩埋);椎埋穿掘(杀人埋尸,发冢盗墓)

    形容词

    (1) 朴实 。如:椎拙(质朴无文。不加修饰);椎轮(无辐的车轮。比喻事物的创始)

    (2) 迟钝 。如:椎鲁(愚昧落后;愚钝);椎钝(愚钝);椎愚(愚笨)

    (3) 另见 zhuī

    zhuī

    名词

    (1) 椎骨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脊节谓之椎。”

    (2) 又如:胸椎;腰椎

    (3) 锥(锥属植物)的古称

    椎,木名。似栗而小。——《集韵》

    (4) 另见 chuí

    英文翻译

    hammer, mallet; vertebra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4 z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ui2 [海陆丰腔] chui2 [梅县腔] chui2 [宝安腔] cui2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zui1 [台湾四县腔] c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追脂B合平聲合口三等脂Bdryi/dwyɖʰwi
    niú [niu]
    部首: 421
    笔画: 4
    五笔: RHK
    五行:
    仓颉: HQ
    四角: 25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形容词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英文翻译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2 [沙头角腔] ngieu2 [东莞腔] ngiu2 [海陆丰腔] ngiu2 [客英字典] ngiu2 ngeu2 [陆丰腔] gniu3 [梅县腔] niu2 ngieu2 [台湾四县腔] ng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求平聲開口三等ŋĭəungiu/ngiou
    shà [sha]
    部首: 427
    笔画: 13
    五笔: TFVW
    五行:
    仓颉: HXNO
    四角: 277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

    (2) 饮

    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史记》

    (3) 特指饮血 。如:歃盟(歃血为盟);歃会(歃血盟会);歃辞(歃血时宣读的盟词)

    英文翻译

    smear one's mouth with blood of a victim when taking an o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ap3
    ◎ 客家话:[梅县腔] cap7 [海陆丰腔] cap7 [客英字典] cap7 [台湾四县腔] cap7 [宝安腔] cap7
    ◎ 潮州话:c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山輒葉B入聲開口三等鹽Bʃĭɛpsriep/shep
    xiě,xuè [xie,xue]
    部首: 618
    笔画: 6
    五笔: TLD
    五行:
    仓颉: H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英文翻译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方言集汇

    ◎ 粤语:h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決屑合入聲合口四等huet/xuetxi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