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殴
繁体
棰毆
注音
ㄔㄨㄟˊ ㄡ
词语释义
鞭打。
词语解释
鞭打。
《南史·蔡兴宗传》:“时帝每因朝宴,棰殴羣臣,自驃骑大将军 建安王 休仁 以下,侍中 袁愍孙 等咸见陵曳,唯 兴宗 得免。”
引证解释
⒈ 鞭打。
引《南史·蔡兴宗传》:“时帝每因朝宴,棰殴羣臣,自驃骑大将军建安王休仁以下,侍中袁愍孙等咸见陵曳,唯兴宗得免。”
棰殴的网络释义
棰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垂声。本义:短木棍)
(2) 同本义
一尺之棰。——《庄子·天下》
身体痛,则谓鬼持棰杖殴击。——王充《论衡·订鬼》
(3) 又如:棰革(杖鞭);棰楚(杖刑)
(4) 鞭子,马鞭
季氏负箠谢过。——《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汉书·司马迁传》
手苦于箠辔。——《汉书·王吉传》
(5) 又如:棰策(鞭子);棰楚(鞭杖之类刑具)
动词
(1) 同“捶”。敲打
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汉书·路温舒传》
(2) 又如:棰杖(用杖责打);棰顿(捶敲)
(3) 鞭笞 。如:棰殴(鞭打);棰拊(鞭策);棰笞(鞭责)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殳,区(
)声。殳( ),古代兵器,用以撞击。本义:打击,捶击)(2) 同本义
殴,捶击物也。——《说文》
后数复殴伤郎。——《汉书·梁王襄传》
或至相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殴曳(殴打拖曳);殴仗(以仗殴打);殴逐(殴打追逐);殴伤(殴斗致伤,打伤);殴击(殴打);殴骂(打骂);殴挞(殴打,鞭挞)
(4) 同“怄”。气恼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殴死俺,只是打便了。”——《水浒传》
(5) 假借为“驱”。驱赶
以弓矢殴乌鸢。——《唐石经《周礼·夏官·射乌氏》
殴除群厉。——张衡《东京赋》
英文翻译
beat, fight with fists,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au2
◎ 潮州话:au1
◎ 潮州话:a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