棐彝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辅成教化。
《书·吕刑》:“故乃明於刑之中,率乂於民棐彝。” 孔 传:“天下皆勤立德,故乃能明於用刑之中正;循道以治於民,辅成常教。”
引证解释
⒈ 辅成教化。
引《书·吕刑》:“故乃明於刑之中,率乂於民棐彝。”
孔传:“天下皆勤立德,故乃能明於用刑之中正;循道以治於民,辅成常教。”
棐彝的网络释义
棐彝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辅助
棐,辅也。从木,非声。——《说文》
会晋师于棐林。——《春秋传·宣公元年》
实棐谌而相顺。——班固《幽通赋》
天畏棐忱。——《书·康诰》
(2) 又如:棐忱(棐谌。辅助诚信的人);棐常(辅行常法);棐彝(辅成教化)
名词
(1) 通“榧”。木名。香榧,也叫“野杉”
见棐几滑净,因书之。——《晋书·王羲之传》
(2) 通“篚”。圆形竹器
厥贡漆丝,厥棐织文。——《汉书·地理志》
禹平洪水,定 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汉书·食货志上》
副词
(1) 通“非”(
)。不,不是天棐忱辞。——《书·大诰》
朕教汝于棐民彝。——《书·洛诰》
(2) 又如:棐德(无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3 [海陆丰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匪 | 府尾 | 幫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pyoix/pvoj | pĭwə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攻( )持米,彑( )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2) 同本义
官司彝器。——《左传》
(3)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4) 常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5)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形容词
(1) 常 。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彝法(常法,定法);彝轨(常轨);彝章(常典;旧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2) 不变的,固定的 。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彝议(不变之论);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3) 经常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4)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彝酒(谓经常饮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宝安腔] ji2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姨 | 以脂 | 以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zĭɛn | jii/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