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红铃虫

mián hóng líng chóng [mian hong ling chong]
注音 ㄇ一ㄢˊ ㄏㄨㄥˊ ㄌ一ㄥˊ ㄔㄨㄥˊ

词语释义

棉红铃虫又称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属鳞翅目,麦蛾科。

汉字详情

mián [mian]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RMH
五行:
吉凶:
仓颉: DHAB
四角: 46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木,从帛。植物名)

(2) 木棉,也叫“攀枝花”、“英雄树”

棉,木棉,树名。《吴录》云:其实如酒杯,中有绵如蚕绵,可作布。——《广韵》

(3) 植物名 。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灌木。棉属的任何一种植物,其特征是直立、自由分枝、叶互生、分裂、花大,乳白色或黄色,迅速转变红色,由一个杯形的总苞包入叶腋内,产生蒴果,当成熟时裂开,因此露出种子和附着的纤维

(4) 指棉花纤维 。如:棉药(棉花火药);棉蕾(棉花的花蕾);棉线(用棉纱织成的线)

形容词

(1) 绵薄;微薄 。如:兄弟只好勉竭棉力;棉薄(犹微薄;薄弱的能力);棉力(犹微力)

(2) 比喻耳根软,不坚持己见

到底是那里来的孩子?他不过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张姓王姓的!——《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tton; cotton padde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en2 [海陆丰腔] mien2 [东莞腔] men2 [沙头角腔] mien2 [梅县腔] mien2 [台湾四县腔] mien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2 [宝安腔] m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mĭɛnmjen/mien
hóng,gōng [hong,gong]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M
四角: 21112

详细解释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hó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名词

(1) 美人的代称 。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秋,蒐于红。——《春秋》

动词

(1) 变红,呈现红色 。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宋本广韵

líng [ling]
部首: 506
笔画: 10
五笔: QWYC
五行:
吉凶:
仓颉: OPOII
四角: 88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令声。本义: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打击乐器。形似钟而小)

(2) 同本义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周礼·春官·巾车》

(3) 又如:铃杵(一种有柄的铃);铃语(风铃的声音);铃铎(挂在楼阁寺院檐角的铃);铃铛寿星(小儿帽子及手镯上的点缀饰品。寿星钉于帽上,铃铛挂于镯上,因此用于譬喻一切零星的点缀物品)

(4) 铃的鸣响或声音,可作为信号 。如: 上、下课铃

(5) 铃状物 。 如:铃柝(打更用的梆子);棉铃; 杠铃

英文翻译

bell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1 ling4

宋本广韵

chóng [chong]
部首: 603
笔画: 6
五笔: JHN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M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xĭwəihyoix/xv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