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刹

fàn chà [ fan cha]
繁体 梵剎
注音 ㄈㄢˋ ㄔㄚˋ

词语释义

梵刹 fànchà

(1) 佛寺;寺院

Buddhist temple

词语解释

  1. 泛指佛寺。梵,意为清净;刹,意为地方。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金银拱梵刹,丹青照廊宇。” 宋 楼异 《嵩山三十六峰赋》:“灵隐来仙洞府深兮,清凉寳胜梵刹标兮。”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郑所南思肖》:“有田施诸僧,梵刹悉吾寓。”

引证解释

⒈ 泛指佛寺。梵,意为清净;刹,意为地方。

唐唐彦谦《游南明山》诗:“金银拱梵刹,丹青照廊宇。”
宋楼异《嵩山三十六峰赋》:“灵隐来仙洞府深兮,清凉寳胜梵刹标兮。”
清方文《宋遗民咏·郑所南思肖》:“有田施诸僧,梵刹悉吾寓。”

梵刹的国语词典

清净的佛土。泛指佛寺。

梵刹的网络释义

梵刹

  • 梵刹:梵的意思是清净,刹在此是指竿,也就是挂经幡的柱子。僧人居住的地方,应当竖幡以告众人。后来泛指佛寺为梵刹。
  • 梵刹造句

    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称誉。
    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圣一寺。
    在《金陵梵刹志》中,收录着明人凌大德所绘的“灵谷寺胜迹”一图,图中绘有孝陵一楼,为三重檐歇山顶。
    他说,“庐阳古八景”在清代颇负盛名,比如“蜀山雪霁”、“教弩松阴”、“梵刹钟声”、“淮浦春融”等。
    南朝首刹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境内清凉寺、西明寺梵刹钟声以“击钟而鸣,百里有声”而得名。
    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
    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南京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
    昨天上午,“梵刹华粹——迎世博上海佛教建筑艺术摄影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在《金陵梵刹志》中,说他生于“东洋古木鹰巢中”,被一朱姓妇人发现并收养。
    今在城东三十里,夏官屯北,洞口通明,中有梵刹,下有内外二层,遗址尚存。
    厦门最大的寺院南普陀,是闽南最大也是全国有名的观音梵刹。
    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弩松荫、蜀山雪霁、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顶朝霞,老“庐阳八景”在清代便颇负盛名。
    金陵名刹古鸡鸣寺,建在玄武湖边的鸡笼山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于会前,举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诸天,无极梵刹,一切境。
    光明法师指出,广东省曾是西来传法高僧传法之重要场地,而其创立佛教宗派、建造梵刹之历史则可溯到东晋。
    据《金陵梵刹志》等历史文献记载,该地区六朝时期曾为著名的瓦官寺所在地。

    汉字详情

    fàn [fan]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S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DHNI
    四角: 442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林,凡声。本义:梵梵:草木茂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梵,即芃之俗体。——清· 钮树玉《说文新附考》

    (3) 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

    净修梵行。——《妙法莲花经》

    (4) 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佛事)

    (5) 佛经原用梵文写成,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皆称梵 。如:梵言(佛经);梵境(佛的境界);梵楼(佛教的楼阁);梵磬(佛寺之磬);梵学(佛学)

    (6) 梵文为古印度书面语,故对印度等地的事物,常冠以梵字,以示与中华有别 。如:梵本(梵文书写的佛经原本);梵表(梵方。指印度);梵志(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指婆罗门);梵俗(印度风俗)

    动词

    诵经 。如:梵响(梵声,念佛诵经之声);梵诵(佛教诵经);梵呗(梵音,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名词

    (1) 诵经声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宋· 王安石《游钟山四首》

    (2) 姓

    英文翻译

    Buddhist, Sanskri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4 faan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5 [客英字典] fam2 fam5 [宝安腔] fam2 [梅县腔] fam2 [海陆丰腔] fam2 fam5 [沙头角腔] f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bʰĭuŋbiung
    chà,shā [cha,sha]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QSJ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DLN
    四角: 42900

    详细解释

    chà

    名词

    (1) (形声,从刀,杀声。梵语刹多罗的省称。本义:土或土田,国土)

    (2) 同本义 。如:刹土(佛教语。田土;国土)

    (3) 指佛寺 。如:古刹;刹寺(佛寺)

    (4) 梵语 ksana 的音译。表示极短促的瞬间 。如:刹那;刹时(极短的时间)

    (5) 另见 shā

    shā

    动词

    (1) 止住,使停止(机器、车等) 。如:急刹车(或作急煞车)

    (2) 另见 chà

    英文翻译

    temple, shrine, monastary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s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t7 [台湾四县腔] sat7 [客英字典] sat7
    ◎ 潮州话:cag4 sag4 (tshak s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初鎋黠開入聲開口二等ʧʰatchrat/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