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队

tī duì [ ti dui]
繁体 梯隊
注音 ㄊ一 ㄉㄨㄟ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梯队 tī duì

1.  作战或行军时,依任务和行动顺序将军队区分成若干部分,由前向后排列成阶梯式的队形。每一部分为一个梯队,如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先头梯队、后续梯队等。

echelon formation;

2.  现泛指按行动顺序区分的几个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人员。

词语解释

  1. 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贺敬之 《西去列车的窗口》诗:“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这个新的战斗组织和方案被上级党委批准后,团又配属特务连作营的第二梯队。”

  2. 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

    《解放日报》1984.8.25:“学校规定,凡‘一类课’,要求教学效果好,有讲课梯队。”《文汇报》1985.1.3:“有计划地为高级知识分子配好助手,逐步建立学术梯队。”

引证解释

⒈ 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诗:“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
《历史研究》1974年第1期:“这个新的战斗组织和方案被上级党委批准后,团又配属特务连作营的第二梯队。”

⒉ 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

《解放日报》1984.8.25:“学校规定,凡‘一类课’,要求教学效果好,有讲课梯队。”
《文汇报》1985.1.3:“有计划地为高级知识分子配好助手,逐步建立学术梯队。”

梯队的国语词典

一个司令部所分出的部分。

如:「前方梯队」、「后方梯队」。

梯队的网络释义

梯队

  • 梯队指古代攻城时,那些拿着云梯要排城墙的人。在军语中,大队、中队、分队都称呼都是明确编制意义的,如中队就相当于一个连。这样在称呼一些临时编组的小部队又无需明确编制的时候,就另外采用了“梯队”这一称呼避免混淆,如99年大阅兵空中受阅部队就是按各“梯队”编组。航天员分组也称作“梯队”,这时候“梯”还有依次递进的意思。
  • 梯队造句

    她们只是上层管理梯队中的少数分子。
    据介绍,在梯队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中,经集团公司和市公司评定的分别为级人才和级人才,基层单位评定则为专业骨干。
    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中被称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自成立伊始,它就有着先天不足的弱势。
    目前世界各经济体发展呈梯队式分布,发达国家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发展中国家需求波动较大。
    干部的培养选拔要有梯队意识,从年轻开始、从基层开始,不断新陈代谢,不断更新壮大。
    第三梯队就是那些可怜的地方官。
    “当你失去了一个斯科尔斯这样优秀的球员时,要让其他人或者梯队球员顶上来是要花些时间的。”他说。
    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杨致远上台时正是雅虎的多事之秋:与谷歌的竞争败笔不断、大批主管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纷纷离去。与此同时,雅虎的管理权还分散在杨致远、德克尔、约根森、博斯托克和一批第二梯队高管手中,如诸侯割据般各自为政。
    翟志刚曾入选“神五”、“神六”飞行梯队,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由于长时间的飞行,此时的鹰族战士已经筋疲力竭,不过还好正好赶上异族人入侵大陆,看样子他们的第一梯队便是眼前的这些异族人。
    易阳让小组成左梯队形,适当的缩小间隔,保持联络,提高警惕,静肃前进,灵活运用各种搜索方式,实行严密搜素,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外语教研部始终把“打造一支教师梯队合理、教学质量优异、科研能力强,严谨、负责、和谐的教学团队”,做为奋进目标。
    沈超和汉森一起坐上来第三梯队派来接他们的专车,两人一起回到华盛顿的总部。
    为更进一步地提高路面平整度,项目部在施工中采取了梯队式的摊铺方式。
    目前,从集团公司、市公司,到基层单位,已形成了级人才、级人才、专业骨干的梯队式人才队伍体系。
    南方日报讯抗战胜利日阅兵的盛况人们记忆尤深,其中备受瞩目的空中护旗梯队就在三水人身边。
    安盛船务拥有梯队式的船队用于满足安通物流不同港口及不同客戶对货运的差异化需求,并有利于控制公司成本。
    用现代海军术语来说,就是纵队、横队和梯队。
    看起来亚克霍瓦斯王子的第二梯队像是一群巨大的鱼。

    汉字详情

    [ti]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UX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CNH
    四角: 48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弟声。本义:便利人上下攀登(尤其建筑物)的用具或设备)

    (2) 同本义

    梯,木阶也。——《说文》

    为云梯之械。——《史记·孟荀传》

    闻子为梯。——《墨子·公输》

    身登青云梯。——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梯而下之。——《资治通鉴·唐纪》

    (3) (梯,名词用如动词,用梯子。)

    悬者通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梯冲死土。——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4) 又如:楼梯;云梯(攻城或救火时用的长梯);阶梯(台阶和梯子);梯航(梯与船);梯梁(凿梯架桥);梯磴(梯子的梯级);软梯

    (5) 形状像梯的分级的东西

    梯,阶也。——《广雅》

    蹝步陵丹梯。——谢灵运诗

    以为乱梯。——《国语·越语》。注:“阶也。”

    (6) 又如:梯田;梯桥(设于园圃之中,供游览用的梯形通道)

    (7) 姓

    动词

    (1) 凭,依着

    梯,凭也,若梯邪倚著也。——《字汇》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山海经》

    (2) 用梯子攀登 。

    (3) 如:梯登(缘梯攀登);梯城(缘梯登城)

    (4) 攀登

    航海梯山各一家。——黄庭坚《和中玉使君晚秋开天宁节道场》

    (5) 又如:梯山航海;梯霞(道教谓升天登仙);梯崖;梯陟(登高攀险);梯林(攀登山林);梯附(攀附)

    (6) 谋求 。

    (7) 如:梯肥(谋取肥缺);梯荣(谋求禄位)

    英文翻译

    ladder, steps, stairs;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tai1
    ◎ 客家话:[梅县腔] toi1 [陆丰腔] toi1 [客语拼音字汇] toi1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oi1 [海陆丰腔] toi1 ti1 [宝安腔] toi1 [台湾四县腔] toi1 ti1 [沙头角腔] t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土雞齊開平聲開口四等tʰieithe/thei
    duì [dui]
    部首: 212
    笔画: 4
    五笔: B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LO
    四角: 78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2) 坠落

    队,从高陨也。俗字作坠。——《说文》

    殷亩而驰不队。——《考工记·轮人》

    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檀弓下》

    公(齐襄公)惧,队于车。——《左传·庄公八年》

    陈入城,板队而杀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失

    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敬不队命。——《国语·晋语》

    (2) 队列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史记·项羽本纪》

    车按行,骑就队。——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排队;纵队;横队

    (4) 军队或集体的编制单位

    分为二队。——《左传·文公十六年》

    以成一队。——《左传·襄公六年》。注:“百人为队。”

    襄子疏队而击之。——《淮南子·齐俗》

    (5) 注:“二百人为一队。”

    曲队怪重。——《汉书·杨雄传》

    (6) 又如:连队;舰队;球队;生产队;军队,部队;队主(一队之主。即队长。六朝时一队军队多由将帅带领)

    量词

    成群成列的人或物 。如:一小队士兵;一队巨鳌

    英文翻译

    team, group; army unit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