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膏

lí gāo [ li gao]
注音 ㄌ一ˊ ㄍㄠ

词语释义

用梨汁和蜜制成的膏子,有止咳作用。

“梨膏糖 ”的省称。

词语解释

  1. 用梨汁和蜜制成的膏子,有止咳作用。

  2. “ 梨膏糖 ”的省称。

    王统照 《号声·鬼影》:“除此之外,岸上还有两个黑衣老羊皮大袄的警察,以及卖梨膏的、卖干饽饽的几个小贩。”

引证解释

⒈ 用梨汁和蜜制成的膏子,有止咳作用。

⒉ “梨膏糖”的省称。

王统照《号声·鬼影》:“除此之外,岸上还有两个黑衣老羊皮大袄的警察,以及卖梨膏的、卖干饽饽的几个小贩。”

梨膏的国语词典

梨汁和蜜所制成的膏,有止咳作用。

梨膏的网络释义

梨膏

  • 梨膏传说为唐朝名相魏征所创。魏母患了严重的咳嗽病,却不肯服药,久治不愈,病情日重。正无可奈何时,魏征忽然想起其母爱吃梨,便投其所好,买来许多鸭梨,将治咳草药研磨成粉,与梨、冰糖共煮成膏,其母吃后非常欢喜,膏未食尽,病已痊愈。
  • 梨膏造句

    ①喉干嗓哑: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②咽喉肿痛:吃梨。③口长水泡: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④嘴唇干裂:黄瓜猕猴桃汁。⑤头发干枯:蜜枣核桃羹。⑥其他去火法:柚子和绿豆汤皆可去火。饮茶以铁观音和绿茶的效果最好。
    为此,本项目拟在中原制药公司建设中国最大、从事大规模淀粉、葡萄糖、梨膏和维生素生产的制药厂,向河南省药品质量控制中心提供先进分析设备,资助在两家示范制药厂实施旨在采用优良药品生产规范的投资项目,支持制药业提高培训质量和改进流程。
    ①喉干嗓哑:喝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②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或嫩丝瓜捣烂挤汁含漱,可减轻痛苦。③长水泡: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④咽喉干肿:梨汁加入适量蜂蜜,以文火熬制成膏,每日一匙。
    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前言:目的:对橘红梨膏的质量标准进行修订。
    喉干嗓哑:饮淡盐水、蜜梨膏、橘皮糖茶。咽喉肿痛:生梨。口长水泡:咀嚼生姜片、在疼痛处涂点眼药膏。嘴唇干裂:黄瓜猕猴桃汁。
    鸟雀的啄食,肯定也除不尽所有的害虫,但有什么关系?有虫眼的梨子收下来,都不卖了,这个秋天他们打算自己熬一些秋梨膏来吃。
    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橘红梨膏的质量控制。
    除了五香豆,梨膏糖也是中外闻名,还有嘉兴的粽子,宁波的汤圆等等。
    比如,南京雨花茶、稻香村苏式月饼、黄桥烧饼、常州梨膏糖、绿柳居素食、如皋董糖、淮安茶馓、三和四美酱菜、常熟叫化鸡、沛县鼋汁狗肉等。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橘红梨膏中化橘红和五味子进行鉴别。
    枇杷膏、雪梨膏,还有鲜竹沥口服液。
    你可以去尝一尝五香豆、梨膏糖、糖炒栗子、大闸蟹,更别提那些风味独特的小吃和点心了。
    雪梨膏的成份则主要是鲜梨,具有清热滋阴之功,主治干咳痰少的肺燥咳嗽。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TJS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ND
    四角: 22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2) 同本义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4) 通“黎”。黎民,人民

    棃烝殷,罔荒饥。——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棃庶赖祉。——汉《桐柏淮源庙碑》

    (5) 又如:梨元(亦作黎元。民众,梨,通“黎”);梨氓(亦作黎氓。黎民,民众。梨,通“黎”)

    形容词

    黑;年老 。指老人面色如冻梨

    梨,老也。东齐曰眉, 燕 代之北鄙曰梨。——《方言》

    班黑谓之棃黮。——《通俗文》

    九十曰鲐背,或曰冻梨皮,有斑点如冻梨色也。——《释名》

    动词

    (1) 通“剺”。割

    是故博带棃,大袂裂,文绣染。——《管子·五辅》

    分棃单于,磔裂属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梨面(以刀划面。中国古代匈奴一些民族的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哀痛)

    匈奴闻 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棃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

    英文翻译

    pear; opera; cut, slash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2 [东莞腔] li2 [海陆丰腔] li2 [梅县腔] li2 [沙头角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lii/lili
    gāo,gào [gao]
    部首: 444
    笔画: 14
    五笔: YPKE
    五行:
    仓颉: YRB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如:润肤膏;唇膏

    形容词

    (1) 肥沃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gào

    动词

    (1) 润泽,滋润 。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如:膏墨

    (5)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g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go1 go2 [客英字典]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go1 go2 [陆丰腔] go1 [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