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帝君

zǐ tóng dì jūn [ zi tong di jun]
注音 ㄗˇ ㄊㄨㄥˊ ㄉ一ˋ ㄐㄨㄣ

词语释义

文昌帝君,全称文昌梓潼帝君,简称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

词语解释

  1. 道教神名。相传名 张亚子 ,居 蜀 中 七曲山 ,仕 晋 战死,后人立庙祀之。

    唐 宋 时封王, 元 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外郡行祠》:“ 梓潼帝君 庙,在 吴山 承天观 。此 蜀 中神,专掌注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 ,居 蜀 七曲山 。仕 晋 战没,人为立朝。 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 。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参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一。

引证解释

⒈ 道教神名。相传名张亚子,居蜀中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祀之。 唐宋时封王, 元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参阅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一。

宋吴自牧《梦粱录·外郡行祠》:“梓潼帝君庙,在吴山承天观。此蜀中神,专掌注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
《明史·礼志四》:“梓潼帝君者,记云:‘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朝。 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

梓潼帝君的网络释义

梓潼帝君

文昌帝君,全称文昌梓潼帝君,简称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可见南方文昌梓潼帝君信仰之盛行。四川地区相传文昌帝君化身为瘟祖大神,降伏五瘟神,故能制服瘟疫。

汉字详情

[zi]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U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YTJ
四角: 409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2) 同本义 。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梓,楸也。——《说文》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诗·鄘风·定之方中》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4) 制作木器的人

攻木之工,轮、舆、弓、炉、匠、车、梓。——《周礼·考工记》

(5) 又如: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梓匠(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主建筑);梓师(古代梓人之长);梓器(木工所制的器具)

(6) 雕刻印书的木版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有功德也。—— 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

(7) 又如:梓人(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梓行(刻版印行);梓刻(雕版,表示书将印行)

(8) 故乡的代称。桑梓的简称 因为古代宅旁常栽的树,是梓和桑

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9) 如:梓里(故乡);梓乡(故乡)

(10) 姓

动词

(1) 刻板,付印

故归梓删去。——宋应星《天工开物序》

(2) 又

其友涂伯聚为之梓行。

(3) 又如:付梓(付印)

英文翻译

catalpa ovata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东莞腔] zu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tsĭəcix/ziio
tóng [tong]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UJF
五行:
吉凶:
仓颉: EYTG
四角: 301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童声。本义:潼水)

(2) 同本义

(3) 在四川省梓潼县境内,南流注入垫江

潼,潼水也,出 广汉梓潼北界,南入 垫江。——《说文》

(4) 在安徽省五河县境

(5) 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6) 关隘名 。在陕西省潼关县

马超、 成宜,同恶相济,滨据 河潼,求逞所欲。——《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钖文》

英文翻译

high, lofty; damp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kwi5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 潮州话:胎翁5(童)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d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UP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B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3)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5) 君主,皇帝

帝,王天下之号也。——《说文》

帝,君也。——《尔雅》

帝乙归妹。——《易·泰》

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后汉书·张衡传》

争强为帝。——《战国策·赵策》

揣帝无杀瑞意。——《明史·海瑞传》

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7) 天 。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

(8) 帝国主义的简称 。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动词

(1) 称帝,为帝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尊奉为帝

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英文翻译

supreme ruler, emperor; go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3
◎ 客家话:[宝安腔] di5 [客英字典] di5 [陆丰腔] di5 [梅县腔] di5 [海陆丰腔] di5 [客语拼音字汇] di4 [东莞腔] ti5 di5 [沙头角腔] di5 [台湾四县腔] d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ieiteh/tey
jūn [j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KR
四角: 176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动词

(1) 主宰、统治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英文翻译

sovereign, monarch, ruler, chief, pr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 客家话:[陆丰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宝安腔] gi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云平聲合口三等kĭuənkyon/ki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