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蔑
词语释义
犹诬陷。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犹诬陷。《新唐书·李光颜传》:“ 弘 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 光颜 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引证解释
⒈ 犹诬陷。
引《新唐书·李光颜传》:“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桡蔑的网络释义
桡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曲木;木头弯曲;泛指弯曲
桡,曲木。从木,荛声。——《说文》
栋桡。——《易·大过》
竿木桡。——《列子·汤问》
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考工记·矢人》
(2) 又如:桡木(曲木。使木弯曲);桡曲(弯曲曲木)
(3) 扰动;搅乱 。如:桡教(桡乱);桡乱(扰乱,搅乱)
(4) 屈服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
(5) 又如:桡辞(屈服的言词)
(6) 屈弱,削弱
上已桡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恐忧,与 郦食其谋桡 楚权。——《史记·留侯世家》
(7) 又如:桡败(挫败);桡折(摧折)
形容词
柔弱长艳
柔桡嫚嫚,妩媚纤弱。——司马相如《上林赋》
名词
(1) 船桨
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木为资。——《淮南子·主术》
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停桡稳缆。——《警世通言》
楫谓之桡。——《方言·九》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楚辞·湘君》。王逸注:“桡,船小楫也。”
(2) 又如:桡楫(船桨);桡贩子(受雇为人划桨的船工)
(3) 指小船 。如:桡客(船家);桡姬(船家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妖5 而腰5 ,riou5 riê5(jiôu jiê) [饶平、揭阳、潮阳]riao5 rio5(jiâu jiô)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苜(
),从戍。“苜”是眼睛歪斜无神,“戍”是戍守人。合而表示人过于劳倦眼睛歪斜无神。本义:眼睛红肿看不清)(2) 同本义
蔑,目眵也。从目,蔑声。——《说文》。按,即蔑字
得目为蔑。——宋玉《风赋》
(3) 细小;轻微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扬雄《法言·学行》
(4) 又如:蔑如(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蔑贱(犹微贱)
动词
(1) 轻视;轻侮。亦作“懱”
国步蔑资。——《诗·大雅·桑柔》
岂蔑清庙,惮勅天乎?——《后汉书·班固传下》
蔑贞,凶。——《易·剥卦》
郑未失 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国语·周语中》
(2) 又如:蔑辱(鄙弃凌辱);蔑杀(犹灭杀);蔑侮(轻视欺侮);蔑弃(轻视,鄙弃)
(3) 灭,消灭
唐蔑字明。——《荀子·议兵》
而蔑杀其民人。——《国语·周语》
副词
(1) 无;没有
蔑,无也。——《小尔雅·广诂》
丧乱蔑资。——《诗·大雅·板》
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国语·晋语》
蔑不济也。——《左传·僖公十年》
(2) 又如:蔑有(没有);蔑须有(莫须有,没有);蔑蔑(犹默默。无声息)
动词
(1) 以血涂染。引申为污,诬蔑
衊,污血也。从血,蔑声。——《说文》
少阴所至为悲妄衂衊。——《素问·六玄正纪大论》。注:“污血亦脂也。”
污衊宗室。——《汉书·梁平王襄传》。注:“谓涂染也。”
又投间蔑污使君。——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污蔑(用不实的言辞冤枉或破坏别人的名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et7 [台湾四县腔] met7 mit7 [客语拼音字汇] mad5 miad6 [海陆丰腔] met7 mit7 [客英字典] met7 [宝安腔] m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蔑 | 莫結 | 明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miet | m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