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色

ráo sè [ rao se]
繁体 橈色
注音 ㄖㄠˊ ㄙㄜˋ

词语释义

难色,为难之态。

词语解释

  1. 难色,为难之态。

    《新唐书·韦承庆传》:“ 张易之 诛, 承庆 以素附离,免冠待罪。时议草赦令,咸推 承庆 ,召使为之,无橈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引证解释

⒈ 难色,为难之态。

《新唐书·韦承庆传》:“张易之诛, 承庆以素附离,免冠待罪。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橈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桡色的网络释义

桡色

  • 桡色是汉语词语,拼音是ráo sè ,意思是难色,为难之态。出自《新唐书·韦承庆传》。
  • 汉字详情

    ráo,náo [rao,n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ATQ
    五行:
    仓颉: DJPU
    四角: 459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曲木;木头弯曲;泛指弯曲

    桡,曲木。从木,荛声。——《说文》

    栋桡。——《易·大过》

    竿木桡。——《列子·汤问》

    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考工记·矢人》

    (2) 又如:桡木(曲木。使木弯曲);桡曲(弯曲曲木)

    (3) 扰动;搅乱 。如:桡教(桡乱);桡乱(扰乱,搅乱)

    (4) 屈服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

    (5) 又如:桡辞(屈服的言词)

    (6) 屈弱,削弱

    上已桡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恐忧,与 郦食其谋桡 楚权。——《史记·留侯世家》

    (7) 又如:桡败(挫败);桡折(摧折)

    形容词

    柔弱长艳

    柔桡嫚嫚,妩媚纤弱。——司马相如《上林赋》

    名词

    (1) 船桨

    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木为资。——《淮南子·主术》

    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停桡稳缆。——《警世通言》

    楫谓之桡。——《方言·九》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楚辞·湘君》。王逸注:“桡,船小楫也。”

    (2) 又如:桡楫(船桨);桡贩子(受雇为人划桨的船工)

    (3) 指小船 。如:桡客(船家);桡姬(船家女)

    英文翻译

    bent or twisted piece of wood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4
    ◎ 潮州话:妖5 而腰5 ,riou5 riê5(jiôu jiê) [饶平、揭阳、潮阳]riao5 rio5(jiâu jiô)

    宋本广韵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