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楹

huán yíng [ huan ying]
注音 ㄏㄨㄢˊ 一ㄥˊ

词语释义

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 华表。

词语解释

  1. 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

    《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孔颖达 疏:“桓,大也。楹,柱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桓楹,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穿繂索,悬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即闭壙中。”

  2. 华表。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桓楹者,即今之华表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

《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孔颖达疏:“桓,大也。楹,柱也。”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桓楹,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穿繂索,悬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即闭壙中。”

⒉ 华表。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桓楹者,即今之华表也。”

桓楹的网络释义

桓楹

  • 桓楹,读音是huán yíng,词语,有两层意思,一、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出自《礼记》,二、华表。
  • 汉字详情

    huán [huan]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G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MAM
    四角: 419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亘( xuā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桓,亭邮表也。——《说文》

    三家视桓楹。——《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

    公执桓圭。——《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3)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4) 木名。即无患木 。叶似柳,皮黄白色

    (5) 水名。即今白龙江 。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6) 山名 。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如: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桓山鸟(喻离别的痛苦)

    形容词

    (1) 大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传:“大也。”

    (2) 又如: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拨(谓大治)

    英文翻译

    variety of tre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un4
    ◎ 客家话:[东莞腔] hen2 [台湾四县腔] fan2 [梅县腔] fan2 [宝安腔] fan2 [客语拼音字汇] fan2 [海陆丰腔] fan2 [客英字典] f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官平聲合口一等ɣuɑnghuan/huan
    yíng [ying]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ECL
    五行:
    仓颉: DNST
    四角: 47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盈声。本义:厅堂前部的柱子)

    (2) 同本义

    楹,柱也。——《说文》

    旅楹有闲。——《诗·商颂·殷武》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

    丹桓宫楹。——《春秋·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楹柱(厅堂前部的柱子)

    (4) 量词。计算房屋多少的单位,一列为一楹 。如:有屋三楹

    英文翻译

    column, pillar; numerary adjunc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海陆丰腔] rin2 [客英字典]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陆丰腔] jin3 [宝安腔] j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成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ŋj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