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珪
注音
ㄊㄨㄥˊ ㄍㄨㄟ
词语释义
亦作'桐圭'。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词语解释
亦作“ 桐圭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丹穴之英;茅壤分维,麟距冠元丘之俊。”圭,一本作“ 珪 ”。 唐 许孟容 《享文恭太子庙乐章》:“桐珪早贵,象輅追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桐圭”。
引《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唐王勃《乾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丹穴之英;茅壤分维,麟距冠元丘之俊。”
圭,一本作“珪”。 唐许孟容《享文恭太子庙乐章》:“桐珪早贵,象輅追设。”
桐珪的网络释义
桐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2)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桐杖(桐木作的手杖;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4) 琴 。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
(5) 春秋国名
桐叛 楚。——《左传·定公二年》
(6) 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
(7) 古地名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8) 儿童。通“僮”
学则正,否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
(9) 又如:桐子(儿童,童子)
英文翻译
name applied various trees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陆丰腔] tung3 [梅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陆丰腔] tung3 [梅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dung | dʰuŋ |
英文翻译
a jade table conferred upon feudal princes by the emperor as a symbol of dignity and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i1 [客语拼音字汇] gui1 gui1 [宝安腔] gui1 [客英字典] kwui1 [台湾四县腔] gu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i1 [客语拼音字汇] gui1 gui1 [宝安腔] gui1 [客英字典] kwui1 [台湾四县腔] g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圭 | 古攜 | 見 | 齊合 | 平聲 | 齊 | 合口四等 | 齊 | 蟹 | kue/kuei | ki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