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橛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桃木桩,旧时用以辟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桃橛》:“橛,音厥,即杙也。人多削桃木钉于地上,以镇家宅,三载者尤良。”
引证解释
⒈ 桃木桩,旧时用以辟邪。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桃橛》:“橛,音厥,即杙也。人多削桃木钉于地上,以镇家宅,三载者尤良。”
桃橛的网络释义
桃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 桃树
桃,桃果也。——《说文》
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4) 桃子
投我以桃。——《诗·大雅·抑》
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
(6) 指桃树开的花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
(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
(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宝安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to2 [海陆丰腔] to2 tau2 [梅县腔] tau2 [沙头角腔] tau2 [陆丰腔] to3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陶 | 徒刀 | 定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ʰɑu | d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橛子,短木桩
橜,弋也。从木,厥声。一曰门梱也。——《说文》
吾处也,若橜株驹。——《列子·黄帝》
作厥(橛)株拘。——《庄子·达生》。注:“凡竖木而短者,皆得曰 橜。”
苗高二三尺,每路打橛。——宋应星《天工开物》
(2) 又如:橛杙(木桩);橛眼(木桩插入地面留下的孔穴)
(3) 门中竖立以为限隔的短木 。如:橛机(谓门内。亦指“内室”)
(4) 树木或禾杆的残根 。如:橛株驹(树桩)
(5) 即马嚼子。马口中所衔的横木。后亦用金属制成 。如:橛饰(谓以宝物饰于马衔两端)
动词
(1) 犹翘起,鼓起 。如:橛头船(尖头小船);橛头(橛头船)
(2) 倒,颠仆 。如:橛痿(痿蹶)
(3) 折断
树本浅,根垓不深,未必橛也;飘风起,暴雨至,拔必先矣。——汉· 刘向《说苑》
(4) 通“撅”。敲,打击
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五百里,以咸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厥 | 居月 | 見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kĭuət | kyat/kv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