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

táo yuán [ tao yuan]
繁体 桃園
注音 ㄊㄠˊ ㄩㄢˊ

词语释义

桃树园。 春秋晋园名。 地名。即桃林。 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指桃园结义。

词语解释

  1. 桃树园。

    唐 刘长卿 《寻龙井杨老》诗:“手栽松树苍苍老,身卧桃园寂寂春。”

  2. 春秋 晋 园名。

    《史记·晋世家》:“ 盾 遂奔,未出 晋 境。乙丑, 盾 昆弟将军 赵穿 袭杀 灵公 於 桃园 而迎 赵盾 。” 裴駰 集解引 虞翻 曰:“园名也。”

  3. 地名。即 桃林 。

    晋 潘岳 《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园 。”参见“ 桃林 ”。

  4. 指 晋 陶潜 《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明 无名氏 《飞丸记·赏春话别》:“桃园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5. 指桃园结义。

    清 沉日霖 《晋人麈·诗话·关侯祠联》:“乩笔一联云:‘风裊餘烟悲 汉 鼎,花开三月忆桃园。’”参见“ 桃园结义 ”。

引证解释

⒈ 桃树园。

唐刘长卿《寻龙井杨老》诗:“手栽松树苍苍老,身卧桃园寂寂春。”

⒉ 春秋晋园名。

《史记·晋世家》:“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 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於桃园而迎赵盾。”
裴駰集解引虞翻曰:“园名也。”

⒊ 地名。即桃林。参见“桃林”。

晋潘岳《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园。”

⒋ 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明无名氏《飞丸记·赏春话别》:“桃园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⒌ 指桃园结义。参见“桃园结义”。

清沉日霖《晋人麈·诗话·关侯祠联》:“乩笔一联云:‘风裊餘烟悲汉鼎,花开三月忆桃园。’”

桃园的网络释义

桃园 (中国台湾省桃园市)

  • 桃园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与新北市、新竹县、宜兰县相邻。截至2015年,桃园市面积1220.954平方公里,共划分为13区。
  • 桃园市市区以桃园区与中坜区为主,一般习惯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为北桃园和南桃园。由于毗邻台北都会区及多项重大公共建设、投资皆位于桃园,形成桃园中坜都会区。桃园为闽、客、外省、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地区,也因为工业发达,同时也是台湾引入外籍劳工人数最多的县市。
  • 2014年12月25日,桃园市由桃园县升格为桃园直辖市,是台湾省的六大“直辖市”之一。
  • 2017年,桃园市常住人口210万人,GDP总量2990.09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14.239万元人民币。
  • 桃园造句

    桃园里桃花盛开,犹如天上飘落的一片朝霞。
    漫步江汉路,浓郁的芝麻香源自“蔡林记”,清醇的糯米香飘出璇宫“贵宾厅”,喝一口“小桃园”煨出的排骨藕汤,使你入口就是千湖之省的良好口感。
    二受招安,授天界齐天大圣之职,兼管皇家蟠桃园。
    张心杰生于台北桃园拉拉山,十六岁离开家乡,只身到城市打拼,现在,他在台北的一家餐厅当驻唱歌手。
    李家迁台后,落脚于桃园县龙潭乡的三合村,后因谋生不易,而迁居台北县大屯山下靠海的三芝乡埔坪村。
    牧郎奚为,牛背依然吹短笛,渔父去矣,桃园何处问迷津。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在桃园县杨梅陆军埔心眷村长大的张筱麟记忆里,眷村的房舍多以黑瓦盖顶、竹筛糊泥为壁,每遇台风,摇摇欲倾。
    孔夫子无颜“苏力”台风吹落桃园新屋乡永安国中屋顶铁皮,如“血滴子”斩断孔子像的头,捧在手上。
    结果发现:北京樱桃园害鸟主要为喜鹊、灰喜鹊和树麻雀,另外还有少量的白头鹎、灰椋鸟和八哥等。
    一片片桃林,开着粉色的花,有些花已经谢了,颜色已经变成桃红色。真漂亮!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桃花。妈妈赶紧取出相机,给我拍了许多照片,我要把美丽的桃园风景留给爸爸看。
    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却被人顺手牵羊!现在已经兵粮寸断如再没有人五谷丰登,只能和基友桃园结义了。
    此次龙抬头活动的中心点定在万祥村千亩皮球桃园,园中桃花盛开,万花争艳,桃花丛中彩龙戏珠,让众多游客们不断按动相机快门,抓住精彩的表演。
    女童抽中的这幢二房二厅约三十坪大房屋,位于桃园县大园乡南港村南和路新建完工的“宜诚月湾”小区四楼。
    桃园两家养羊场证实集体感染羊痘,其中一场还是观光型农场,染病的二百一十头羊只已全部扑杀。
    玉帝就命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边盖一座大圣府,又命五斗星君送悟空上任,赐御酒两瓶,金花十朵,让悟空安心定志,不再胡来。
    此外,景区内还增添了“桃园三结义”埸景、竞技埸、八卦阵,开发了草船借箭、古船游乐、湖滨浴埸、跑马、歌舞表演等参与项目。
    县议员郭蔡美英、吕林小凤、邱素芬、黄傅淑香、林俐玲、张肇良联合质询,认为桃园警力严重不足。
    虽然悟空直接便向蟠桃园而去,由于今天是蟠桃大会,王母自然要派人来摘取蟠桃的,现在蟠桃园里正好就用七个仙女在蟠桃院里面负责摘桃。
    今日清晨,令弟高干公子从此路过,传主公口谕,令末将在一个时辰之内拆了桃园草桥,幸不辱命也!

    汉字详情

    táo [t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I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LMO
    四角: 429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 桃树

    桃,桃果也。——《说文》

    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4) 桃子

    投我以桃。——《诗·大雅·抑》

    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

    (6) 指桃树开的花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

    (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

    (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英文翻译

    peach; marriag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宝安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to2 [海陆丰腔] to2 tau2 [梅县腔] tau2 [沙头角腔] tau2 [陆丰腔] to3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刀平聲開口一等dʰɑudau
    yuán [yua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FQ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MU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囗( wéi),袁声。形符为“囗”( 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2) 同本义

    园,所以树果也。——《说文》

    种树曰园。——《三苍》

    园圃毓草木。——《周礼·大宰》

    以场圃任园地。——《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

    于丘园。——《易·贲》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田园将芜。——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

    园日涉以成趣。

    (4) 又如:园头(禅寺内管菜园的人);果园;植物园;园公(即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又指管理花园的仆人);园户(指唐宋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家)

    (5) 庭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

    白菟素鸠,游君园庭。——《隶释》

    (6) 又如:园叟花丁(园丁与花匠);园叟(年老的园丁);公园;戏园;动物园;园客(游园的人)

    (7) 帝王、后妃的墓地 。如:园陵(祖先的坟茔);园寝(建在帝王墓上的庙);园庙(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

    英文翻译

    garden; park, orchar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en2 jen2 [客英字典] mu2 [海陆丰腔] ngien2 r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丸平聲合口一等ŋuɑnn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