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

jié ào bù xùn [jie ao bu xun]
繁体 桀驁不馴
注音 ㄐ一ㄝˊ ㄠˋ ㄅㄨˋ ㄒㄨㄣ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同“桀骜不逊”。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成语辨析

桀;不能写作“杰”或“聱”。

成语用法

桀骜不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性情倔强凶暴不驯顺。

引证解释

⒈ 同“桀驁不逊”。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到了五六岁上,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桀驁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清无名氏《广东军务记》:“养其桀驁不驯之心,纵其贪狼自肆之欲,进而日上,得遂无厌。”
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向桀骜不驯的刘思佳被一个刚来的小姑娘管得服服帖帖。”

桀骜不驯的国语词典

倔强凶悍,傲慢不顺从。《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到了五、六岁上,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也作「桀骜不逊」。

桀骜不驯的网络释义

桀骜不驯

  • 桀骜不驯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é ào bú xùn,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不服管教。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匈奴传赞》。
  • 桀骜不驯的翻译

    法语: de caractère violent, emporté

    桀骜不驯造句

    他桀骜不驯地面对着愤怒的人群。
    这个老人天生桀骜不驯,他的脾气就是要反对每一个人。
    风驰电掣般的一匹骏马飞跃而过,我向马蹄声处望去,只见他正驾驭这那匹骏马立于远处。我顿时折服了,在那苍茫的草原之上,他的身影是那样桀骜不驯的立于天地之间。
    陈刚性格桀骜不驯,但是在陈老师的教育下逐渐变好了。
    李明是个桀骜不驯的暴徒。
    那一年,我们桀骜不驯,总是希望自己永远比别人强。
    这条河真可说是桀骜不驯,猛不可当。
    我看到左贤王实在桀骜不驯,只好警告他一下。
    因为资深望重又加权力大,麦克阿瑟素以桀骜不驯著称。
    那是一股无与伦比的霸气,就是桀骜不驯的荒兽之子,都要诚服在他的脚下,最后他也走上了天路。
    世人都说是狐假虎威,却不知猛虎本是贪残之辈、桀骜不驯,这虎威岂是容易借的。
    桀骜不驯的唯美少年,任性霸道蛮不讲理,却也是个多情胚子!众美男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可、可谁说她的“夫君”。
    俊杰的音乐陪伴我们走过雨后初晴的青石板路,陪伴我们躺在茂盛的香樟树下,陪伴我们流逝了桀骜不驯的青春年少,陪伴我们梦想过草长莺飞的时光。
    抬头仰望这片灰蒙蒙的天空,一种被压抑的情感,蛊惑着我去寻找生命最初的原色和底蕴!低头问一问自己,在阳光炫丽的天空下,是否还能记起那个曾经顽强不殆,桀骜不驯的自己?
    走进西藏你会听到狂风卷起的砂砾击打高山铿锵的鼓声,暴风雪压盖下小草桀骜不驯嘹亮的放歌。
    辛亥革命以后,安阳县屡经军阀混战,所以很多武器散落到民间一些桀骜不驯分子的手里,从此盗匪蜂起,百姓遭殃。
    他的小说中总有一个桀骜不驯、愤世嫉俗的人物,那正是他自己的化身。
    整日的忙碌调快了我的生活节奏,锻炼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磨平了我桀骜不驯的棱角,练达了我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培养了我困局中寻觅捷径的能力。
    转过身来,一个眉清目秀却一脸阴柔,眼中不时闪过桀骜不驯的青年淡淡道,语气自然,名动清风城的杨锦英似乎只是他的下属,一个无足轻重的棋子。
    魔是一种心境,他们桀骜不驯,睥睨天下。

    汉字详情

    jié [jie]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QAH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QD
    四角: 25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鸡栖的木桩

    鸡栖于桀。——《诗·王风·君子于役》

    (2) 小木桩

    城希裾门而直桀。——《墨子》

    (3) 通“杰”。杰出的人才

    选士厉兵,简练桀俊。——《礼记·月令》

    (4) 又如:桀俊(才能出众的人);桀士(杰出的人)

    (5) 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如:桀纣(夏桀和商纣,历史上有名的两个暴君)

    形容词

    (1) 通“傑”。特出,高出

    邦之桀兮。——《诗·卫风·伯兮》

    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墨子·非命中》

    与其桀相而谋。——《墨子·耕柱》

    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荀子·宥坐》

    人主贤则豪桀归之。——《吕氏春秋·功名》

    杰然特起。——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气杰旺。——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桀异(特出优异);桀立(耸立);桀出(突然出,高出);桀木(高大的树)

    (3) 凶悍,横暴 。如:桀虏(凶暴的贱寇);桀逆(凶狠暴逆);桀傲(凶暴骄横);桀黠(凶悍狡猾);桀横(凶暴蛮横)

    英文翻译

    chicken roost; ancient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gi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t8 [客英字典] ket8 [台湾四县腔] kiet8 [梅县腔] kiet8 [宝安腔] ket8 [客语拼音字汇] kia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giet/gyetgʰĭɛt
    ào [ao]
    部首: 320
    笔画: 13
    五笔: GQTC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KNVM
    四角: 5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敖声。本义:好马,良马) 同本义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注:“千里马也。王者乘之游敖,因曰骥骜也。”

    (2) 又如:骜放(任性傲物)

    动词

    放纵奔驰

    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楚辞·远游》

    形容词

    通“傲”。骄傲

    士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吕氏春秋·下贤》

    夫智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骜愎。——《韩非子·十过》

    始皇刚暴而骜狠。——《抱朴子·极言》

    英文翻译

    wild horse, mustang; wild

    方言集汇

    ◎ 粤语:ngou4
    ◎ 潮州话:ngau5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xùn [xun]
    部首: 320
    笔画: 6
    五笔: CKH
    仓颉: NMLLL
    四角: 72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马,川声。本义:马驯服)

    (2) 同本义。亦指鸟兽驯服

    驯,马训也。——《说文》

    养野鸟兽使服谓之训。——《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驯,性行调顺也。——《字林》

    乃驾驯駮之驷。——《史记·司马相如传》

    南越献驯象。——《汉书·武帝纪》

    马先驯而后求良。——《淮南子》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唐· 韩愈《送惠师》

    (3) 又如:驯兽(驯服之兽);驯雉(驯顺的雉);驯禽(驯养的禽鸟);驯鹿(驯养的鹿);驯乌(驯顺的乌鸦);驯象(驯养的象)

    (4) 泛指顺服

    能明驯德。——《史记·五帝纪》

    驯至其道。——《易·坤》

    驯行孝谨。——《史记·万石君传》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宋· 苏轼《放鹤亭记》

    (5) 又如:驯良;驯顺(驯服和顺);驯狎(驯顺可亲近);驯懦(驯服懦弱);驯警(驯顺而有警觉);驯粗(驯服而有野性)

    (6) 熟悉

    汉儿刍秣久,相驯通语言。—— 清· 施闰章《新都戍》

    (7) 又如:驯悉(熟悉)

    (8) 善良

    知恶政之不可久,则虽苛烦之法,自可调之使驯。——清· 王夫之《宋论》

    (9) 又如:驯谨(善良谨慎);驯行(善良的行为)

    动词

    (1) 使驯服;使和顺

    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2) 又如:驯驾(训练驾车);驯兽(使兽驯顺)

    (3) 解释

    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墨子》

    副词

    (1) 逐渐地,循序渐进

    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说苑》

    (2) 又如:驯致(顺其自然而逐渐达到;顺应情致的自然发展);驯增(逐渐增加)

    英文翻译

    tame, docile, obed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seo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