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憩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栖憇 ”。亦作“栖憩”。停留休息。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堂坛宏敞,楼路通巖,官私行止,并有栖憩。” 前蜀 杜光庭 《张崇胤修庐山九天真君还愿醮词》:“今则颂宣圣泽,栖憩 蜀都 。”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此地非栖憇之所。” 李广田 《活在谎话里的人们》:“他已经在那边有了一个栖憩的巢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栖憇”。亦作“栖憩”。停留休息。
引南朝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堂坛宏敞,楼路通巖,官私行止,并有栖憩。”
前蜀杜光庭《张崇胤修庐山九天真君还愿醮词》:“今则颂宣圣泽,栖憩蜀都。”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此地非栖憇之所。”
李广田《活在谎话里的人们》:“他已经在那边有了一个栖憩的巢穴。”
栖憩的网络释义
栖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ī
动词
(1) (棲本作“西”。同“栖”。形声。从木,妻声。本义:鸟类歇息)
(2) 同本义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山有栖鹘。——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栖竿(捕虫鸟的黏竿);栖山(栖息于山。指隐遁);栖峙(栖止伫立);栖荡(栖息游荡);栖歇(栖止,歇止);栖鸟(栖宿于树上的鸟);栖鸟于泉(使鸟停息于泉中)
(4) 停留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居栖。——晋· 陶渊明文
与汝双栖。——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两栖(水陆两处生活);栖迟(游息);栖所(居留之地);栖泊(居留;停泊;寄居)
(6) 居住;寄居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7) 又如:栖苴(寄生在树上己枯萎的草);栖住(居住);栖凭(居住安身);栖寓(寄居,暂住);栖处(栖居,寄居)
(8) 隐居 。如:栖云(隐居);栖遁(归隐);栖崖(隐居山林);栖衡(隐居);栖影(栖踪,隐迹;寄生);栖游(隐迹优游)
(9) 寄托 。如:栖托(依托,托身);栖诚(寄托心志);栖情(寄托情志);栖志(寄托情志);栖意(寄寓心意)
名词
(1) 居息的处所,止息的地方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诗》
(2) 床
二嫂使治朕栖。——《孟子·万章上》。注:“栖,床也。”
(3) 另见
xī
形容词
(1) 忙忙碌碌;不安定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诗·小雅·六月》
(2) 又如:栖屑(奔忙不安的样子);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栖栖默默(忙碌而失意的样子);栖遑(栖皇,栖惶。忙碌不安,奔忙不定)
(3) 孤独 。如:栖栖(孤寂零落的样子)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西 | 先稽 | 心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se/sei | sie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休息
憩,息也。——《尔雅》
召伯所憩。——《诗·召南·甘棠》
策扶老以流憩。——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憩书斋。——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小憩;同作同憩;憩止(歇息,休息);憩休(歇息);憩泊(栖息);憩歇(休息,歇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5 ke.5 [海陆丰腔] h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宝安腔] hi5 ki5 [台湾四县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憩 | 去例 | 溪 | 祭B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B | kʰĭɛi | khied/qy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