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

qī xī [qi xi]
繁体 棲息
注音 ㄑ一 ㄒ一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栖息 qīxī

(1) 歇息

夜里,鹧鹕在残枝上、草丛下、灌木丛下栖息
roost

(2) 暂住

那些旅馆已被废弃,而我们就在那里栖息
stay

(3) 隐遁

live in seclusion

词语解释

  1. 亦作“栖息”。止息;寄居。

    三国 魏 曹丕 《莺赋》:“託幽笼以栖息,厉清风而哀鸣。” 唐 韩愈 《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你如今省得在此惊怕,可潜出宫中北门,暂往 阳山 栖息。” 李瑛 《芦苇的记忆》:“那时呵,苇丛间曾栖息过多少群雁。”

  2. 指寄居之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察其所为,则无栖息,独卧圃中草舍。”

  3. 谓隐居。

    《隋书·隐逸传·徐则》:“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 唐 权德舆 《浩歌》:“因兹谢时辈,栖息无何乡。” 明 何景明 《送五清先生》诗:“不然从此可栖息,无使天柱石鼓空巉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栖息”。

⒉ 止息;寄居。

三国魏曹丕《莺赋》:“託幽笼以栖息,厉清风而哀鸣。”
唐韩愈《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
明梁辰鱼《浣纱记·显圣》:“你如今省得在此惊怕,可潜出宫中北门,暂往阳山栖息。”
李瑛《芦苇的记忆》:“那时呵,苇丛间曾栖息过多少群雁。”

⒊ 指寄居之所。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察其所为,则无栖息,独卧圃中草舍。”

⒋ 谓隐居。

《隋书·隐逸传·徐则》:“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
唐权德舆《浩歌》:“因兹谢时辈,栖息无何乡。”
明何景明《送五清先生》诗:“不然从此可栖息,无使天柱石鼓空巉巗。”

栖息的国语词典

休息、停留。

栖息的网络释义

栖息

  • 栖息,汉语词汇。
  • 拼音:qī xī
  • 释义:有止息、隐居、暂住之意,另有寄居之所之意。
  • 主要用作动词,也可用作名词。
  • 栖息造句

    茂密的热带雨林里栖息着各种动物。
    我家门前的那棵树上栖息着一窝喜鹊。
    我家房后的大柳树上栖息着一对喜鹊。
    家是人类栖息的港湾,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精神慰藉。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自从有了你,漂泊的心灵找到了栖息的港湾,孤独和寂寞,化为对你浓浓的思念。
    鸟的天堂是圣母留给人间的天堂,不仅栖息了鸟,也栖息了人的心灵。
    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来,栖息在农家的房梁上。
    一群鸟栖息在梧桐树上。
    月光下,栖息的云儿就像一朵朵斜倚的白莲。
    希望是栖息于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
    天空的云形态万千,有的像可爱的小狗;有的像盘旋的老鹰;有的像栖息的蛇。
    你怎能不相信这雪山天湖,就是冰肌玉骨仙女的栖息地。
    松鼠猴原来的栖息地在南非,而那里的野外生存环境正受到威胁。
    提供最佳水禽栖息地,都是清一色的芦苇沼泽地区种植的急诊。
    快乐就栖息在你的窗槛上,把它请进来吧。
    栖息在高杆芦苇畦地的美洲鹪鹩。
    快乐的是一只鸟,它只栖息在花繁叶茂的树上。
    在巴西的圣保罗,栖息在一株蕨类植物上的白蹼树蛙正凝视著镜头。

    汉字详情

    qī,xī [qi,xi]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S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MCW
    四角: 419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棲本作“西”。同“栖”。形声。从木,妻声。本义:鸟类歇息)

    (2) 同本义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山有栖鹘。——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栖竿(捕虫鸟的黏竿);栖山(栖息于山。指隐遁);栖峙(栖止伫立);栖荡(栖息游荡);栖歇(栖止,歇止);栖鸟(栖宿于树上的鸟);栖鸟于泉(使鸟停息于泉中)

    (4) 停留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居栖。——晋· 陶渊明文

    与汝双栖。——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两栖(水陆两处生活);栖迟(游息);栖所(居留之地);栖泊(居留;停泊;寄居)

    (6) 居住;寄居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7) 又如:栖苴(寄生在树上己枯萎的草);栖住(居住);栖凭(居住安身);栖寓(寄居,暂住);栖处(栖居,寄居)

    (8) 隐居 。如:栖云(隐居);栖遁(归隐);栖崖(隐居山林);栖衡(隐居);栖影(栖踪,隐迹;寄生);栖游(隐迹优游)

    (9) 寄托 。如:栖托(依托,托身);栖诚(寄托心志);栖情(寄托情志);栖志(寄托情志);栖意(寄寓心意)

    名词

    (1) 居息的处所,止息的地方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诗》

    (2) 床

    二嫂使治朕栖。——《孟子·万章上》。注:“栖,床也。”

    (3) 另见

    形容词

    (1) 忙忙碌碌;不安定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诗·小雅·六月》

    (2) 又如:栖屑(奔忙不安的样子);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栖栖默默(忙碌而失意的样子);栖遑(栖皇,栖惶。忙碌不安,奔忙不定)

    (3) 孤独 。如:栖栖(孤寂零落的样子)

    (4) 另见

    英文翻译

    perch; roost; stay

    方言集汇

    ◎ 粤语:cai1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e/seisiei
    [xi]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T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P
    四角: 2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名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英文翻译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东莞腔]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xid5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即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ĭəksik/siok

    栖息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