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柳營花市
注音 ㄌ一ㄡˇ 一ㄥˊ ㄏㄨㄚ ㄕ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言柳巷花街。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汤式《小梁州 扬子江阻风》曲:“他迎头儿便说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

成语用法

柳营花市作宾语;指妓院。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柳巷花街。

元汤式《小梁州·扬子江阻风》曲:“他迎头儿便説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説甚呼燕子,唤鶯儿。”

柳营花市的网络释义

柳营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汉字详情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QTB

    英文翻译

    willow tree; pleasure
    yíng [ying]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PK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BRR
    四角: 446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宫,荧( 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2) 同本义

    营,币居也。——《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 桂馥义证:“营谓周垣。”

    众目营方。——《五等论》。注:“布居也。”

    冬则居营窟。——《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

    (3) 围绕;缠绕

    以朱丝营社。——《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

    日中,为大臣欺诬;日且入,为妻妾役使所营。——《汉书》

    (4) 又如:营回(萦回,盘旋往复);营合(环绕合拢,形成包围圈);营周(循环);营绕(环绕)

    (5) 扎营 。如:营屯(驻军营寨);营军(驻扎军队)

    (6) 建造

    尝加营葺。——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营作(建造);营宫(营建宫室);营饰(建筑装璜);营筑(建筑;修建);营缮(修缮,修建);营绘(营建绘饰)

    (8) 经营

    召伯营之。——《诗·小雅·黍苗》

    如有营。——《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私营(私人经营);营市(经商)

    (10) 测量;度量

    营,度也。——《广雅》

    圜测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11) 谋求

    问我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计营谋不能脱。——《聊斋志异》。又如:营活(谋生);营己(谋求自己的利益);营内(为后宫谋利);营谋(谋求);营虑(操心);营图(图谋);营谋(为达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

    (12) 供养;救助 。如:营奉(奉养,奉事);营恤(救济,抚恤);营视(看顾,照看);营济(救济);营赡(供养,赡养)

    (13) 办理 。如:营干(办理;办理事情);营办(承办;筹办)

    (14) 迷惑

    精神乱营。——《淮南子·原道》

    不足以营其精神。

    则目不营于色。——《淮南子·本经》

    所以营或耳目。——《汉书·刘向传》

    (15) 又如:营勾(勾引;勾搭);营罔(迷惑、欺骗);营信(受迷惑而相信);营众(惑众)

    (16) 耕作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杜甫《兵车行》

    名词

    (1) 军营,营寨

    营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出营立观。——《资治通鉴》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营防(营防及防御工事);营门(军营之门);营卫(军营的护卫);营壁(营垒)

    (3) 军队 。如:营伍(军队的行列);营次(军队驻扎地);营妓(军中的官妓);营制(军队的编制);营帅(军队的统帅)

    (4) 军队编制的一级,主要由一个司令部和两个以上的连、炮兵连或类似单位组成

    营哨各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营长;营副

    (5) 司令部;企业的总部或总店 。如:大本营

    (6) 常常远离城市市区的临时性的隐蔽处、住处或驻扎处 。如:夏令营;集中营

    英文翻译

    encampment, barracks;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潮州话:ian5(iâⁿ) , iong5(iông) [揭阳、潮阳]uêng5(uêng)

    宋本广韵

    huā [hua]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WX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OP
    四角: 44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2) 草木花的总称

    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杜甫《北征》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3) 如:花洞(茂密的花丛。或指花丛深处);花石纲(运送花石的船队);花朝日(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花魂(花的精神、魂魄);花相(芍药的别名。古时品花,群芳中,牡丹品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花酒(用花酿成的酒);花气(花朵的香气);花经(品论花卉的书);花历(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花口(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4) 泛指能开花供观赏的草本与木本植物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5) 又如:花丁(种花的园丁);花池(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一般有矮栏围绕);花草(泛指可供观赏的花和草)

    (6) 特指某一名花

    洛人凡花不曰花,独牡丹曰花。——《尘史》

    (7) 又如:花王(花中之王。指牡丹);花水(农历二、三月间桃花开放时盛涨的河水。即桃花水);花相(古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8) 形状像花朵的东西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有约》

    (9) 又如:花下子(结婚第一夜怀孕而生的孩子);花湖(一种纸牌);花门儿(贴在门上的画);花生彩笔(笔下生花,喻才华横溢)

    (10) 喻指美女

    娇花巧笑久寂寥。——唐·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11) 又如:花林粉阵(比喻群集的美女);花枝(比喻美女);花月缘(佳人才子的情缘);花魁娘子(美称妓女)

    (12) 喻出卖色相的女子

    花娘十二能歌舞。——宋· 梅尧臣《花娘歌》

    (13) 又如:花捐(旧时对娼妓所征的税。也叫妓捐、乐户捐);花娘(歌妓。后也指娼妓);花奶奶(旧时对从良妓女的称呼);花曲(指妓院所在处)

    (14) 比喻美丽(指人) 。如:花貌(如花之貌。极言其美);花面(美丽如花的脸庞);花嫣柳媚(比喻女子姿容美丽);花容(如花的容貌)

    (15) 指女子 。如:花钗(妇人的头饰。同花钿);花黄(古时女子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花鸟星月等形贴在额上,或于额上涂点黄色,如今之抹腮红);花多实少(女儿多,儿子少)

    (16) 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别种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多种 形状和颜色的火花,供人观赏 。如:放花;礼花;花炮;花爆(花炮)

    (17) 古时妇女贴画在面颊上的装饰 。如:花黄(古时妇女的面饰);花靥(妇女颊上用彩色涂点的妆饰)

    (18) 水花。指漩儿 。如:花乳(煎茶时水面浮起的泡沫。俗名“水花”)

    (19) 棉花的简称 。如:花田(江浙一带称棉为花,棉田为花田);花桃(即棉桃);花纱(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20) 天花 。如:出花儿

    (21) 某些动物的幼仔 。如:猪花,鱼花

    (22) 作战时受的外伤 。如:挂花

    (23) 姓

    动词

    (1) 开花

    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乌衣巷》

    未花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花过而采。

    平地三月花。

    深山中则四月花。

    不花而结实。——裴渊《广州记》

    (2) 在支付或支出上用掉钱

    我不入社花几个钱。——《红楼梦》

    (3) 又如:花钱;花用(耗费);花朴朴(隆重铺张;消费大量财物)

    (4) 利用一段时间间隔,度过 。如:他每天花三小时学习

    形容词

    (1) 杂色的,有花纹的 。如:花衫(有花纹的衣衫);花面(刺有花纹的脸面);花瓷(绘饰花纹图案的瓷器,称花瓷);花马(斑驳杂色的马);花猪(一种毛色驳杂的猪);花不楞登(形容颜色错杂。含厌恶意)

    (2) 模糊不清

    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3) 又如:花镜;花腊搽(犹言昏花模糊)

    (4) 虚伪,可以迷惑人 。如:花马吊嘴(花言巧语。同花马掉嘴);花甜蜜嘴(甜言蜜语);花胡哨(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敷衍);花活(方言。指花招。欺骗人的狡猾手法)

    (5) 像花一样的。形容美丽 。如:花巧(灵巧好看);花花(好看;漂亮);花花柳柳(形容艳丽轻盈的样子);花面(如花的脸。形容女子貌美)

    (6) 风流浪荡 。如:花脚猫(比喻闲游浪荡、爱串门子的女人);花腿闲汉(指市井无赖。旧时彼辈每于腿上刺花,故称)

    (7) 华美 。如:花衣(华美的衣服)

    (8) 形容色彩缤纷,繁华 。如:花团锦簇(形容繁华艳丽);花攒锦簇(形容景象鲜艳、色彩缤纷。同花团锦簇);花天锦地(形容都市繁华);花哄(浮华热闹)

    英文翻译

    flower; blossoms

    方言集汇

    ◎ 粤语:faa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1 [陆丰腔] fa1 [台湾四县腔] fa1 [梅县腔] fa1 [海陆丰腔] fa1 [客英字典] fa1 [东莞腔] fa1 [宝安腔] fa1 [客语拼音字汇] fa1
    ◎ 潮州话:何锅1 何娃1 , huê1(hue) hua1(hu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瓜麻二合平聲合口二等xwahrua/xoa
    shì [shi]
    部首: 225
    笔画: 5
    五笔: Y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动词

    (1) 交易;商品买卖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如:市怨

    (8) 求取 。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如:市宠;市欢

    英文翻译

    market, fair; city, town;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i4 [梅县腔] she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海陆丰腔] sh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 潮州话:c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zjix/zjiioʑ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