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

qiāng zhī [ qiang zhi]
繁体 槍支
注音 ㄑ一ㄤ ㄓ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枪支 qiāngzhī

(1) 枪的总称

枪支弹药
firearms

(2) 手提式火器的统称

枪支弹药
guns

词语解释

  1. 亦作“ 枪枝 ”。枪的总称。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一场:“现在我们缺少枪支弹药。”《中国歌谣资料·拥护红军歌》:“得了大炮几十尊,枪枝子弹数不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枪枝”。枪的总称。

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一场:“现在我们缺少枪支弹药。”
《中国歌谣资料·拥护红军歌》:“得了大炮几十尊,枪枝子弹数不清。”

枪支的网络释义

枪支

据史料记载,在1259年,中国就制在了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枪支形射击火器。

枪支造句

携带枪支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
在这次行动中,游击队员虏获了不少枪支。
窝藏枪支弹药是违法的行为。
枪支管制法律的诞生有效的减少了犯罪。
这次战役中我军俘获了敌人许多枪支。
信息钮扣有唯一的标识码,从而保证了枪支的唯一性。
尽管不少伪军数典忘祖,但他们骨子里那份狡黠却不曾改变,拿到枪支多半会依据自己喜好做些小改动。
暴力犯罪不断增加,终于引起了对不严枪支管制法的强烈不满。
明轩心中暗数,对方共有十五人,但无一不是骠悍强横之辈,幸好对方显是不想将事情闹大,没有带枪支,否则只是弹指之间,便可把他两人杀死。
枪支刚发放完毕,那条不知来意的渔船就靠上了吴远明包乘的民船,渔船上站出三十来名拿着武器的壮汉,盯着吴远明等人虎视耽耽却一言不发。
查迪试图携带枪支登上飞机的事件发生在瑞典中部城市韦斯特罗斯。
根据有关规定,配购猎枪的个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向公安机关申领民用枪支持枪证件,否则应依法上缴。
当天夜晚,赖德林乘敌不备,抢了看守士兵的枪支,夺路逃脱,回转汕头。
案发时,两名男子在他为枪装子弹时抓住了他,一名女子乘机将他的枪支夺走。
“在这个公园里携带枪支是非法的,”护林员回答道。
工人们早有准备,他们向河里倒油,将水面点着。然后预备着枪支弹药在码头“恭候”警卫们的到来。
眼花耳热之后,大伙对带回来的枪支怎么分,也议论出了具体章程。
人们到达位于路易斯维尔的伯特利新教堂时,所有的枪支都经过检查,以确保没有装有弹药。
然而,获得一张联邦枪支许可证的过程却极为繁缛,而结果是几乎没有飞行员获得过他们的许可证。
警察使用枪支在刑法上的正当化事由应定位于法令的职务行为。

汉字详情

qiāng [qiang]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WBN
五行:
仓颉: DOSU
四角: 48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2)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4)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开枪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 徐珂《青稗类钞·战事类》

众枪齐发。

发枪之号。

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老残游记》

(5) 又如:枪火(指枪支弹药);枪把子(枪柄。比喻权柄);枪材(制作枪柄的木材);枪枝(同“枪支”);枪竿(竖立的枪身);枪疤(枪伤后留下的伤疤);枪珠(炮弹);枪柱(枪上可以推送子弹进枪膛的机件)

(6) 指枪形的东西 。如:枪蒲(菖蒲);烟枪;茶枪(茶叶的嫩芽);电子枪;注油枪,注干油枪;水泥喷枪;焊枪

(7) 削尖的竹木片 。如:枪篱(竹篱笆);枪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动词

(1) 通“抢”。触,撞,碰撞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3) 请人代替考试 。如:枪替

英文翻译

spear, lance; gun, rifl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宋本广韵

zhī [zhi]
部首: 446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E
四角: 4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12) 地支的简称

(13)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动词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词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英文翻译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tje1 [沙头角腔] z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gi1 [客英字典] zhi1 [宝安腔] zi1 [东莞腔] zi1 [海陆丰腔] zhi1 gi1 [陆丰腔] zhi1
◎ 潮州话:zin1 (chiⁿ) gi1 (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