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壑趣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归隐的意趣。
金 张斛 《平安关道中》诗:“行行谢冠冕,復我林壑趣。”
引证解释
⒈ 谓归隐的意趣。
引金张斛《平安关道中》诗:“行行谢冠冕,復我林壑趣。”
林壑趣的网络释义
林壑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林 | 力尋 | 來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m | li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2) 同本义
壑,沟也。——《说文》
壑,溪壑也。——《尔雅·释诂》
陆峦超壑。——《文选·张衡·西京赋》
既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林壑尤美。——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众壑纵横。
如怒涛排壑。——孙文《序》
(3) 又如:壑谷(山谷;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壑口(豁口,像山谷一样的缺口);壑子(豁口;缺口)
(4) 小河沟;护城河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陆德明释文:“壑,城池也。”
(5) 土坑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客英字典] kok7 [宝安腔] kok7 [客语拼音字汇] fo4 hog5 kog5 [海陆丰腔] k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cù动词 (1) (古通“促”) (2) 督促;催促 趣,疾也。从走,取声。——《说文》 趣其稼事。——《周礼·县止》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王夫人又趣使大臣立 栗姬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 (3) 又如:趣使(督促);趣董(催促);趣督(督促) (4) 赶快;从速 趣执之,无使得遁。——《明史·海瑞传》 (5) 又如:趣装(速整行装);趣袭(急袭,快速攻击) (6) 另见 qù形容词 (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同本义 趣,疾也。——《说文》 若不趣降汉, 汉今虏若,若非 汉敌也。——《史记》 动词 (1) 通“促”。催促;督促 趣其稼事。——《周礼·县正》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督趣司隶。——《汉书·翟方进传》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通“趋”。趋向;奔向 左右趣之。——《诗·大雅·棫朴》 来朝趣马。——《诗·大雅·棫》 汝先观吾趣。——《列子·汤问》 (3) 又如:趋时(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趣向(向往;趋附) (4) 赶上 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鸠也。——《盐铁论》 (5) 又如:趣走(奔走;行走);趣役(奔走服侍) (6) 通“取” 。如:趣舍(取舍) (7) 谓众生因善恶行为不同死后趋向不同地方转生 趣,谓所往。——《俱舍论》 (8) 小步快走。古代一种示敬的礼节 。如:趣走(小步疾行,以示礼敬) (9) 取笑;打趣 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红楼梦》 名词 (1) 旨趣;意思 趣舍不同。——《庄子·齐物论》 以博其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趣寄(趣向,志向);趣识(旨趣见识) (3) 乐趣;兴趣 园日涉以成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趣势(趣味);欢乐之趣;异趣;养趣;趣向(兴味);趣兴(乐趣;兴致) (5) 志趣,好尚 。如:趣向(志趣;好尚);趣尚(志趣和好尚);趣造(志趣);趣操(志趣情操) (6) 意味;情态或风致 。如:趣尚(情致;风格);趣致(情趣风致) (7) 作为 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柳宗元《憎王孙文》 英文翻译what attracts one's attention
方言集汇◎ 粤语:ceoi3 cu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客英字典] ci5 ce5 [海陆丰腔] ci5 [陆丰腔] ci6 [客语拼音字汇] qi4 [梅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