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松树的种实。可食。
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儿)松树的种子。(2)<方>松仁:~糖。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1.松树的种实。可食。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黄庭坚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 关 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
词语造句
1、星鸟属于松鸟和乌鸦的近亲,它在秋天的时候把松子藏在地底下,这样寒冷冬天的就有食物吃了。
2、索瓦餐厅的菜单包括橄榄、水瓜柳、松子色拉,无麸面包配坚果酱或橄榄酱,熏鲑鱼配香草酱,以及其他各种肉和鱼类菜肴。
3、牲畜沿着小路不知在翻找着什么,秋日暖阳下,每家每户都在院子里晒着玉米,金盏花,松子,大蒜和红辣椒。
4、野生动物官员表示,黑熊不但对和人打交道乐此不疲,而且还教它们的幼崽去寻找炸鸡和糖果,而不是松子和浆果。
5、《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值得欣赏的地方很多,但是如果我是一个女性,花1800日元就为了被告知我需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位置的话,这部电影会让我很生气。
6、先生,我除了觉得古怪的玻璃杯和两杯松子酒和滋补品无法抗拒之外,在工作中和工作以外的行为都是无可指责的。
7、因此他们来到利口玛小憩,他们能在这里滑水,在傍晚同别的客人一起喝啤酒、松子酒和果酒。
8、我们南方白人所做的就是抡起锤子,注入钢铁,将纸浆木材扔进破旧的卡车,用连接阿拉巴马州和乔治亚州的公路沿线的松树酿些松子酒。
9、那一枚高山上松子,我该怎么处理呢!
10、但卖面条几乎赚不到钱,所以她冒险尝试买卖国家控制的商品:一种很受欢迎的茶点中使用的松子和红浆果。
11、我们自制的鹰嘴豆酱搭配羊肉末和松子。
12、松子和南瓜子都是性增效剂。
13、“当真是我夫君送来的?”弄墨笑咪咪的一个个把玩着那些松子,却是一个也没放进嘴里。
14、回到住的地方,蓝心又过来,还送来了松子。
15、有的已经掉在地上,我捡起来一看,呀,一颗颗松子正想往外闯。
16、在下面那间灯光昏暗的房子里,苏娥找到松子气味很重的贝尔曼。
17、她教我做山羊奶酪和辣椒松子面食(这是什么),所以那就成了我的招牌菜,这意味着我一个人在家也能养活自己。
18、意大利通心面加入上等鸡肉、意大利干香菇、蘑菇及松子仁。
19、三岁大的孩子相信人工制造的东西是自己可以拥有的,而自然存在的东西(如松子)就不是。
20、鸟儿在歌唱,小溪在低吟,空气中充满着泥土和松子的芬芳。
21、通过浸出法制取松子油,并进一步测定其理化性质。
22、哥哥便采了一大把松子溜下来塞给她。
23、对那些非常想试试家庭烹制的罗马食物的人们,我们这里有一道制作睡鼠的食谱:将睡鼠体内装满腌制的猪肉或者用香草,胡椒和松子炒过的睡鼠肉。
24、将核桃仁,松子和大蒜放在带有钢铁刀片的食品加工器里面。
25、了解如何添加到牛肉松子与专家烹饪技巧侧翼牛排肉食谱在此免费视频剪辑。
26、洋葱碎,蒜茸面包丁,橄榄,烟肉碎,松子仁,核桃仁,芝士粉。
27、另将罗勒叶、蒜头、松子仁及半份橄榄油放入搅拌器内,打匀成酱。
28、山上布满了松树,松树上结了许多松子,松鼠特爱吃这种坚果。
29、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松子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表明其含有高度的不饱和脂肪酸。
引证解释
⒈ 松树的种实。可食。
引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
唐杜甫《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黄庭坚《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关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
⒉ 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
引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 松子久吾欺。”
《梁书·阮孝绪传》:“愿跡松子於瀛海,追许由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唐李白《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待号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王琦注:“松子,赤松子也。”
松子的国语词典
松树的种实,芳香可食。
松子的网络释义
松子 (植物种子)
松子的翻译
松子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形容词
(1) 发乱;乱发貌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名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如:肉松;鱼松;鸡松
动词
使松弛 。如:松松螺丝;松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cung2 sung1 [陆丰腔] ciung3 [梅县腔] ciung2 [宝安腔] ciung2 cung2 [客英字典] sung1 [海陆丰腔] c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qiung2 [沙头角腔] ciung2 [台湾四县腔] ciung2
◎ 潮州话:song5(sông) [潮阳]siong5(siông), sêng5(sêng) ,song1(so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松 | 祥容 | 邪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syung/szivng | zĭw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子 | 即里 | 精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cix/ziio | ts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