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堂

sōng táng [ song tang]
注音 ㄙㄨㄥ ㄊㄤˊ

词语释义

松林间房舍。

词语解释

  1. 松林间房舍。

    唐 郑谷 《喜秀上人相访》诗:“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唐 李中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诗:“絶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 浮丘 。” 元 潘音 《友人夜宿》诗:“醉后松堂卧,涛声落枕间。”

引证解释

⒈ 松林间房舍。

唐郑谷《喜秀上人相访》诗:“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唐李中《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诗:“絶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浮丘。”
元潘音《友人夜宿》诗:“醉后松堂卧,涛声落枕间。”

松堂的网络释义

松堂

  • 松堂位于香山团城演武厅附近。原是焚香寺旁的小敞厅“来远斋”。焚香寺建于清乾隆十四年,是高宗皇帝来 团城阅兵时休息之地。来远斋坐西朝东,结构全部用汉白玉石建造。白石枋柱上,有对联、横额。厅内有用紫石雕琢的宝座,座后为一石屏风,上刻乾隆手书赞美健锐云梯营的诗和序。石敞厅后有古朴的叠石,玲珑剔透。敞厅为近百株白皮松包围,松堂之名由此而来。
  • 汉字详情

    sōng [song]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W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CI
    四角: 489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形容词

    (1) 发乱;乱发貌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名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如:肉松;鱼松;鸡松

    动词

    使松弛 。如:松松螺丝;松帆

    英文翻译

    pine tree; fir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 客家话:[东莞腔] cung2 sung1 [陆丰腔] ciung3 [梅县腔] ciung2 [宝安腔] ciung2 cung2 [客英字典] sung1 [海陆丰腔] c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qiung2 [沙头角腔] ciung2 [台湾四县腔] ciung2
    ◎ 潮州话:song5(sông) [潮阳]siong5(siông), sêng5(sêng) ,song1(s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祥容平聲開口三等zsyung/szivngzĭwoŋ
    táng [tang]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IP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R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 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 汉上下皆称殿。至 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4)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 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6)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8) 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令堂;萱堂

    (9)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 。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10) 也指署事的官吏 。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11)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12) 佛堂 。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形容词

    (1)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 。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2)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 。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3)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量词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文翻译

    hall; government offic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2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ang2 tong2 [宝安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ng5/deng5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