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记
词语释义
逐条记载。
明·清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词语解释
逐条记载。
《通典·乐二》:“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恐诸曲名后致亡失,今輒条记存之於乐府。”
明 清 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清 县丞、主簿、驿丞、州县儒学及各省驻防旗营佐领、屯庄、守边门官等均用条记。铜质直纽,文体及大小各有定制,由礼部铸印局铸发。参阅《清会典·礼部·铸印局》、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
引证解释
⒈ 逐条记载。
引《通典·乐二》:“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恐诸曲名后致亡失,今輒条记存之於乐府。”
⒉ 明清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清县丞、主簿、驿丞、州县儒学及各省驻防旗营佐领、屯庄、守边门官等均用条记。铜质直纽,文体及大小各有定制,由礼部铸印局铸发。参阅《清会典·礼部·铸印局》、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
条记的国语词典
逐条记录。
如:「请将支出细目条记于帐册。」
条记的网络释义
条记
条记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攸(
)声。本义:小枝)(2)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 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形容词
(1) 长方形的 。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副词
(1) 逐条地。逐项地 。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动词
(1) 分列条款、条目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