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tiáo mù [tiao mu]
繁体 條目
注音 ㄊ一ㄠˊ ㄇ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条目 tiáomù

(1) 规章、条约等的项目

clauses and subclauses in a document

(2) 字典、词典中的一整条

entries in a dictionary

词语解释

  1. 按内容分的细目。

    《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晋书·傅玄传》:“二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当时製述,条目甚多,今日收撰,略为五卷云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至 程 、 朱 始别为纲领三、条目八,分传以释之。”

  2. 指词典的词条。

    罗竹风 《实践是检验辞书编纂工作的唯一标准》:“《辞海》体例规定,大条目不过四五百字,中条目三百字左右,小条目只有一二百字。”

  3. 谓整理安排细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窃谓今日之急务,固无逾于此四大端,然而条目工夫,不能造次,举措施布,各有缓急。”

  4. 法令、规章等的项目。亦指法令、规章。

    《晋书·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今又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訐耳。”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士廉 再拜曰:‘祭酒其使我以无事治 蜀 耶!’乃简条目,州遂大治。”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养之之法,古无专官,无条目。无专官,无条目,是费不出於公上也。”

引证解释

⒈ 按内容分的细目。

《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
《晋书·傅玄传》:“二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当时製述,条目甚多,今日收撰,略为五卷云尔。”
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至程、朱始别为纲领三、条目八,分传以释之。”

⒉ 指词典的词条。

罗竹风《实践是检验辞书编纂工作的唯一标准》:“《辞海》体例规定,大条目不过四五百字,中条目三百字左右,小条目只有一二百字。”

⒊ 谓整理安排细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窃谓今日之急务,固无逾于此四大端,然而条目工夫,不能造次,举措施布,各有缓急。”

⒋ 法令、规章等的项目。亦指法令、规章。

《晋书·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宋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今又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訐耳。”
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一:“士廉再拜曰:‘祭酒其使我以无事治蜀耶!’乃简条目,州遂大治。”
清龚自珍《京师悦生堂刻石》:“养之之法,古无专官,无条目。无专官,无条目,是费不出於公上也。”

条目的国语词典

将法令、规章等,分条列举的细目。

条目的网络释义

条目

  • 条目,指按内容分列的细目;条理项目。见《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
  • 条目造句

    每个条目包含一个端口名和端口号。
    在下一面板上,应该看到此集群的服务器的端口号列表,其中不包含任何条目。
    最容易注意到的是,增加条目边距将增加焦点矩形框和条目数据之间的间距。
    如果你讨厌计算卡路里,喜欢遵守条目,比如避免碳水化合物,阿特金斯节食法就很适合你。
    务必记住,如果未指定缺省目标并且没有匹配选择条件的日期范围条目,则会引发异常。
    各条目非常类似且均有一个前导字节。
    鞋子擦光,头发梳光,眼睛放光,牙齿反光;在家吃冰棍,出门吃冰棍,上车吃冰棍,回家还要吃冰棍;完成上述条目光棍节一定开心!
    因为这个值是可选的,我们也许需要回过来检查最近发表的条目的。
    专用密码文件中的条目将创建服务器帐户,这些帐户完全独立于操作系统已知的帐户。
    对于稳定版或者大部已完成的条目,新修改应当在经过其他编辑检验后才生效。
    结合中医理论,舌苔薄白、脉弦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肝郁证症状条目。
    斜杠前面的字符无效请修改条目。
    条目之误主要是窜字、脱字、衍字和倒字。
    如果该条目列在底纹中,那么这个索引对于用户来说是失败的。
    每省分立一清册,核定入款,详列其条目,刊布天下。
    这个路由器检查它的路由表,查看有没有包含这个数据包目的地址的条目。
    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叙》,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
    如果文件类型位显示文件与目录不匹配,那么数据库条目将失效并产生一个日志消息。
    在猜测列中填入上述数字,根据条目的可并行性或偶发性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测试值填入表格的最下方;并且。
    批改条目在被批改文件的生效日生效,但对于相信该未经批改的文件并且将因批改遭到不利影响的人除外。

    汉字详情

    tiáo [tiao]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TS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ED
    四角: 2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攸( yōu)声。本义:小枝)

    (2)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 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形容词

    (1) 长方形的 。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副词

    (1) 逐条地。逐项地 。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动词

    (1) 分列条款、条目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clause, condition; string, str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