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支

tiáo zhī [ tiao zhi]
繁体 條支
注音 ㄊ一ㄠˊ ㄓ

词语释义

亦作“条枝”。

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

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哈萨克一带。

词语解释

  1. 亦作“ 条枝 ”。古 西域 国名。约在今 伊拉克 境内。

    《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 ﹞北与 康居 、东与 乌弋山离 、西与 条支 接。”《魏书·西域传·波斯》:“ 波斯国 ,都 宿利城 ,在 忸密 西,古 条支国 也。”

  2. 唐 代西域地名。在今 苏联 吉尔吉斯 和 哈萨克 一带。

    唐 设 条枝 都督府。 唐 李白 《战城南》诗:“洗兵 条支 海上波,放马 天山 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 条枝都督府 於 訶达罗支国 所治 伏宝瑟颠城 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条枝”。

⒉ 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

《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安息﹞北与康居 、东与乌弋山离 、西与条支接。”
《魏书·西域传·波斯》:“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

⒊ 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 唐设条枝都督府。

唐李白《战城南》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旧唐书·地理志三》:“条枝都督府於訶达罗支国所治伏宝瑟颠城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条支的国语词典

古代西域国名。三国时,属波斯国,约在今西亚两河流域一带。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及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安息国传》。也作「条枝」。

条支的网络释义

条支

  • 条支,西亚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据说为塞琉古(塞琉西)王国建立。
  • 条支造句

    核蛋白晶体构造是一种由三条大型分子链组成的三聚体,每一条支链形状就象鸡冠一样。
    第八十七条支票上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经出票人授权,可以补记。
    这家航空公司经营五条主干线和二十条支线。
    而据了解,仅今年以来,中海集运就新开辟远东至中东、欧洲约七条干线及两条支线。
    第八十六条支票上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经出票人授权,可以补记。
    除在孟津至桃花峪间纳入伊洛河、沁河,在山东汇入大汶河等少数几条支流外,再无其它支流汇入。
    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本文提出一种超高频功率分配器的新方案,可以按任意的比例将功率分配给任意条支路。
    工程项目涉及建造主要建于地面的东面通道,以及在拟建排水渠的两条支管上面建造两条天桥。
    洮河,又名巴尔西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源出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倾山脉,流经甘肃南部,上游藏文名字叫碌曲。
    沿小韦河往西北方向走,便可见一条颜色更黑、气味更难闻的河流穿过西宝中线,向南奔涌,河面上,翻滚着白色的泡沫,正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漆水河。
    第八十六条支票上的金额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记前的支票,不得使用。
    这些山沟呀,柿子沟是一条主沟;它‘拥有’十七条支岔沟;而每条支岔沟还‘拥有’自己的鸡爪子沟。
    折弯为手工放料,可一下放五条支架到八支钢杆,速度参数可调,效率人手控制。
    白水河是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大通河的一条支流,在其谷口保存有形态较完整的冰川终碛。
    鳍板鳃类由软骨组织支撑的皮肤摺层;硬骨鱼类则是藉著骨质鳍条支持。
    蓝绿色的罗纳河由阿维尼翁东北的几条支流,在城市的西南汇流而成。
    这家航空公司经营五条主干线和十几条支线。
    沟渠从主河道上分出一支水流,然后通过一条条支渠将水流分的更小并送到地头。
    在未婚夫被杀害后,尼基塔决定背叛组织,并回来消灭组织,她面临的将是一群最熟悉她的敌人……该剧还有一条支线情节,。

    汉字详情

    tiáo [tiao]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TS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ED
    四角: 2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攸( yōu)声。本义:小枝)

    (2)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 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形容词

    (1) 长方形的 。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副词

    (1) 逐条地。逐项地 。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动词

    (1) 分列条款、条目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clause, condition; string, str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zhī [zhi]
    部首: 446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E
    四角: 4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12) 地支的简称

    (13)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动词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词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英文翻译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tje1 [沙头角腔] z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gi1 [客英字典] zhi1 [宝安腔] zi1 [东莞腔] zi1 [海陆丰腔] zhi1 gi1 [陆丰腔] zhi1
    ◎ 潮州话:zin1 (chiⁿ) gi1 (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