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丫

chā yā [ cha ya]

词语释义

树的分枝。亦作“杈椏”。 参差交错貌。

词语解释

  1. 亦作“ 杈椏 ”。树的分枝。

    《方言》第二:“ 江 东谓树歧曰杈椏。” 唐 杜甫 《雕赋》:“击丛薄之不开,突杈枒而皆折。”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悲臺萧瑟石巃嵸,哀壑杈枒浩呼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松顶生兰》:“有兰寄生长松杈椏,可径丈,葳蕤四垂。”

  2. 参差交错貌。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攒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善 注:“参差之貌。”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文榱刻桷,轇轕杈枒。”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凭着她的记忆,她知道西墙根杈枒零乱的一排黑影是集中起来的板凳。”

引证解释

亦作“杈椏 ”。树的分枝。

《方言》第二:“ 江东谓树歧曰杈椏。” 唐杜甫《雕赋》:“击丛薄之不开,突杈枒而皆折。” 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悲臺萧瑟石巃嵸,哀壑杈枒浩呼汹。”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松顶生兰》:“有兰寄生长松杈椏,可径丈,葳蕤四垂。”

参差交错貌。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攒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善注:“参差之貌。” 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文榱刻桷,轇轕杈枒。”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凭着她的记忆,她知道西墙根杈枒零乱的一排黑影是集中起来的板凳。”

杈丫的网络释义

杈丫

  • 杈丫是汉语词语,亦作“ 杈桠 ”,解释之一为树的分枝,出自《方言》。
  • 汉字详情

    chā,chà [cha]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CYY
    五行:
    仓颉: DEI
    四角: 47943

    详细解释

    chā

    名词

    (1) (形声。从木,叉声。本义:树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

    (2) 同本义

    杈,杈枝也。——《说文》

    江东谓树枝为桠杈。——《方言》

    突杈枒而皆折,又有触邪之气也。——杜甫《雕赋》

    (3) 又如:杈桠(杈丫;杈儿。树的分枝)

    (4) 叉状用具 。如:杈子(官府门前用以阻拦人马的交叉木架;设于酒肆门前用以装饰的栏栅);杈子粪(用粪杈拣拾的人、畜杂粪)

    (5) 另见 chà

    chà

    名词

    (1) 树或类似树的分支 。如:打棉花杈

    (2) 行马 。如:杈子(旧时官府门前拦阻通行的障碍物)

    (3) 另见 chā

    英文翻译

    fork of a tree; a pitchfork

    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caa3
    ◎ 客家话:[梅县腔] ca1 [海陆丰腔] ca1 ca5 [客英字典] ca5 [宝安腔] ca1 ca5 [东莞腔] ca1 [台湾四县腔] ca1 ca5 [客语拼音字汇] ca1 ca4 [陆丰腔] ca5
    ◎ 潮州话:ca1 cê1(tsha chhe)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初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chra/chaʧʰa
    [ya]
    部首: 213
    笔画: 3
    五笔: UHK
    五行:
    仓颉: CL
    四角: 8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树木或物体的分叉)

    (2) 同本义

    丫,象物开之形。——《广韵》。按,这是中古所造的字。泛指上端分出的东西。

    十个指头八个丫。——《五灯会元》

    (3) 又如:丫叉(树木两枝分歧处;两手交叉);丫子(物体分叉的地方);丫木(上端分叉的木头);丫枝(枝桠);丫钯(叉草用的农具);丫槎(丫叉,植物的枝丫);丫路(叉路)

    (4) 像树枝的分叉,女孩子头上梳着双髻犹如树叉,因即以称女孩子 。如:丫头片子(方言。对女孩子的戏称);丫环(婢女)

    英文翻译

    forked; bifurc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a1 [海陆丰腔]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va1 [梅县腔] a1 [东莞腔] a1 [客英字典] a1 [陆丰腔] a1 [宝安腔] a1
    ◎ 潮州话:a1 (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ʔaqr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