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

mù tàn [ mu tan]
注音 ㄇㄨˋ ㄊ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木炭 mùtàn

(1) 由木头制备的炭

wood charcoal

(2) 由软木制得的炭,用作吸附剂

carboligni

词语解释

  1. 木材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所得到的无定形碳。黑色,质硬,具有很多细孔,可做燃料,也可用于过滤液体和气体,制造黑色火药等。

    《旧唐书·杜佑传》:“ 佑 始奏营缮归之将作,木炭归之司农,染练归之少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 蜀 又有竹炭。”《元史·百官志六》:“养种园,提领二员。掌 西山 淘煤, 羊山 烧造黑白木炭,以供修建之用。” 杨朔 《征尘》:“我移动板凳,坐到炭盆前,两脚踩着盆边,木炭的火苗小蛇似的飞舞着。”

  2. 指绘画用的炭条。参见“ 木炭画 ”。

引证解释

⒈ 木材在不通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所得到的无定形碳。黑色,质硬,具有很多细孔,可做燃料,也可用于过滤液体和气体,制造黑色火药等。

《旧唐书·杜佑传》:“佑始奏营缮归之将作,木炭归之司农,染练归之少府。”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有竹炭。”
《元史·百官志六》:“养种园,提领二员。掌西山淘煤, 羊山烧造黑白木炭,以供修建之用。”
杨朔《征尘》:“我移动板凳,坐到炭盆前,两脚踩着盆边,木炭的火苗小蛇似的飞舞着。”

⒉ 指绘画用的炭条。参见“木炭画”。

木炭的国语词典

一种将木材密闭于窑中,用火烧成的燃料。

木炭的网络释义

木炭 (燃料)

  • 木炭(charcoal)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 木炭是保持木材原来构造和孔内残留焦油的不纯的无定形碳。中国商代的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都用木炭,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等。
  • 木炭的翻译

    英语: charcoal
    德语: Holzkohle (S)​
    法语: charbon de bois

    木炭造句

    细布、木炭和沙用来作过滤材料。
    于是,一些现代“卖炭翁”铤而走险,做起了跨国走私木炭的“黑心”买卖。
    一但点火之后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以及一种无色无毒的常见气体。
    另一个装置休息了木炭燃烧产生的玉米芯。
    他一边轮流握住三个木柄匀速转动着,一边从昨晚熄了的火堆中挑出些木炭又扔进了这堆火里。
    利用苏澳冷泉做出来的羊羹、用木炭与甘蔗渣烘熏出来的鸭赏、经过熏制的胆肝、以金枣或李子腌制而成的蜜饯等,合称宜兰四宝。
    这两个容器里装有河砂,铁块河木炭。
    过去木质炭化物大多作为燃料用,利用价值低,对木炭的研究已渐被忽视。
    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心肠硬,毛线表示心肠软,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嘴如刀。
    他好像觉得,多亏这副软木炭画的胡子,今天他才首次充分地认识她了。
    用木炭冶炼金属硅耗费大量木炭,很大程度依赖日益缺乏的森林资源。
    这些被要求雕刻成所要求的形态,然后进入烧窑中烤成木炭。
    皮毛底色从白色到奶油色、黄灰色和灰色不等,中间点缀着木炭灰或者黑色小圆点。
    他的眉毛这么浓,宛如烧焦了的木炭。
    烟花爆竹的燃料部分主要由硝酸钾及硫和木炭组成,燃放时,被紧紧包裹的燃料急剧燃烧,产生大量的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如要燃烧时不爆炸,黑色火药中必须另加一些木炭屑。
    科学家们把沙粒大小的木炭放在海床上,看赤点石斑鱼能否搬动他们;结果木炭被弄得到处都是。
    这种木炭具有一种特殊的活性,其中包含有银离子,银离子能够杀灭水中的病毒。
    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木炭就造炸弹。
    你的急救包中还应包含紧急电话号码,蛇咬工具,吐根制剂,木炭药片或其他东西。

    汉字详情

    [mu]
    部首: 420
    笔画: 4
    五笔: SSS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
    四角: 4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呆笨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质直刚强)

    英文翻译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东莞腔] muk7 [海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英字典] muk7 [台湾四县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宝安腔]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卜屋一入聲開口一等mukmuk
    tàn [tan]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MDOU
    五行:
    仓颉: UKF
    四角: 22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4) 像炭的东西 。如:山楂炭

    (5) 火。比喻灾难;困苦

    (6) 〈方〉∶煤炭,也称石炭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7) 姓

    英文翻译

    charcoal; coal; carbon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3
    ◎ 客家话:[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陆丰腔] tan5 [宝安腔]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海陆丰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旦上聲開口一等tʰɑnthanh/thann

    木炭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