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柱

mù zhù [ mu zhu]
注音 ㄇㄨˋ ㄓ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木柱 mùzhù

(1) 一根四方的木材,立放以支持建筑构件(如墙身或大梁),尤指在楼角

post

(2) 滚木球场的球柱;尤指已打倒的球柱

wood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ost]∶ 一根四方的木材,立放以支持建筑构件(如墙身或大梁),尤指在楼角 [wood]∶ 滚木球场的球柱;尤指已打倒的球柱

木柱造句

翁文灏由此提出的改良办法,包括“宜劝人民建筑时,务用木柱梁柱相维,庶能支持”,还包括培植森林和开浚水利。
夏池急乎乎的打出三拳,第一拳打在门边的木柱上,木柱上的尘灰被震动落在了他和萧易的身上。
避雨是最重要的,说是遮阳,其实晨曦透进来,夕阳斜进来,把木柱和游人的身影拉长再拉长,进到镜头,美到心醉。
刹为宝幢顶部,呈柱状,由银棒和包箔木柱相接而成,刹顶上缀有一颗大水晶球,球上垂下八根银链与华盖相连。
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坚实的木头,一种是古时候筑土墙时用的木柱子称作桢干。
一个邻居的儿子因为偷东西,十几岁时进了少管所,有年冬天,少管所来了一封信,信错插在陈金荣家门口的木柱上,信里说,让邻居家给孩子送被子。
木料锯好后接着就是分类,分类的同时木柱被推进正确的包装箱内!
章渡吊脚楼位于泾县西南章渡镇,由于房屋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绵延一、二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
斗拱脱榫及木柱中空的情况较多,部分古建的主要承重木柱已经朽坏,危及建筑结构安全。
农民工指着大木柱说是他们扛上来的。
火场中,古庙的粗木柱余火未熄,烟雾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第二种是日军拆了关天培祠,将祠内的木柱、桁桷等木材全部搬走,祠内东西全部被毁,剩下的是破砖烂瓦。
上施木柱顶檐走廊,下面四周为空间房廊。
颈手枷,枷具:一种木柱上的架子,上有放置头和手的洞,过去用来将罪犯颈与手枷住作为惩罚示众。
里面有悬高的蝴蝶吊兰、芦荟、仙人球,有落地盆栽的富贵竹、阔叶巴西木,以及攀爬在蛇木柱上的黄金葛,嫣然就是一个建在居民楼顶的空中花园。
这位园丁用了一个木柱将这株娇嫩的植物撑直。
他们现在是在家里美丽的花园里面。爸爸的手杖是系在新鲜草坪旁边的一根木柱上。
佛殿广深各三间,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头卷杀平缓优美,形制古朴。
植物装外观从地面而起,数以千计的柴藤将沿着垂直放置的木柱盘旋而上。
萧亮被振退数步,右脚抵住船舱中心木柱才卸去这股力道,这时神策门另外两位堂主常卫和绵里针也飞身入战。

汉字详情

[mu]
部首: 420
笔画: 4
五笔: SSS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
四角: 4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呆笨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质直刚强)

英文翻译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东莞腔] muk7 [海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英字典] muk7 [台湾四县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宝安腔]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卜屋一入聲開口一等mukmuk
zhù [zhu]
部首: 420
笔画: 9
五笔: S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YG
四角: 40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4) 像柱子的东西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英文翻译

pillar, post; support; lean o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1 [台湾四县腔] cu1 cu3 [梅县腔] chu1 [沙头角腔] cu1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chu1 chu3 [客英字典] chu5 [陆丰腔] chu1 [宝安腔] c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主上聲合口三等ɖʰĭudryox/d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