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约定共同信守的事项。
《六韬·敌强》:“中外相应,期约皆当。”《后汉书·南匈奴传》:“宜令 续 深沟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购赏,明其期约。”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清 袁枚 《新齐谐·鬼买缺》:“此缺尚隔年月,此时不过预定期约耳。”
约期;约会。
南唐 冯延巳 《思越人》词:“春睡着,觉来失秋千期约。” 宋 晏几道 《醉落魄》词:“对酒当歌寻思著。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那晚, 张远 先去期约 阮三 。”
引证解释
⒈ 约定共同信守的事项。
引《六韬·敌强》:“中外相应,期约皆当。”
《后汉书·南匈奴传》:“宜令续深沟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购赏,明其期约。”
唐韩愈《送区册序》:“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清袁枚《新齐谐·鬼买缺》:“此缺尚隔年月,此时不过预定期约耳。”
⒉ 约期;约会。
引南唐冯延巳《思越人》词:“春睡着,觉来失秋千期约。”
宋晏几道《醉落魄》词:“对酒当歌寻思著。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
《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那晚, 张远先去期约阮三。”
期约的国语词典
约定日期。
期约的网络释义
期约
期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ī
动词
(1)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
)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2) 同本义
期,会也。——《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
归妹愆期。——《易·归妹》
若旬虚期于月津。——《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
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叔孙旦而立期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
(3) 又
期日中。
期我决斗。——明· 魏禧《大铁椎传》
(4) 又如:期要(约定,预先约定);期期(约定期限);期会(约期集合;预定期限推行政令);期约(约期;约会);期克(严格规定时间);期信(约定的时间);期刻(克期。约定时间)
(5) 会,会合
期于司理。——《国语·周语》
言议期命。——《荀子·正论》
几万民之期于市者。——《周礼·司市》
(6) 又如:期话(会晤交谈);期战(会战)
(7) 希望
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 今》
(8) 又
不期乎镆铘。
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骥骜。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期勖(寄希望、勉励);期寄(期望);期厉(期望勉励);期愿(期望;愿望)
名词
(1) 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期限
星辰者,天之期也。——《淮南子·天文》
前期十日。——《周礼·大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惟待死期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临期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五年为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工期(工程的期限);过期(超过期限);约期(约定日期);刑期(服刑的期限);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期契(誓约,约期);期节(时节);期质(寿命);期程(时间;时间和路程)
(3) 机运;机会 。如:期合(机遇);期运(气数;机运);期数(气数;命运)
(4) 时,日;一段时间 。如:婴儿期;青年期;忧虑期;懒散期;更年期;绝经期;进行期;活动期;热退期;出疹期
(5) 极,限度
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6) 又如:期程(行旅的时日路程);期度(限度,法度)
(7) 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 。如:一年出十二期刊物
j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陆丰腔] ki3 [宝安腔] ki2
◎ 潮州话:ki5 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其 | 渠之 | 羣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gi/gio |
详细解释
yāo
动词
(1)用秤称物 。如:给我约二斤肉。
(2)另见
yuē
名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2)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动词
(1)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如:约黄(涂饰黄色)
副词
大概 。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形容词
(1) 贫困 。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如:约辞(卑下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