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市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俗人。多指争逐名利之徒。
元 房皞 《题张信之见山堂》诗:“自古朝市人,罕与山相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序》:“溯其初则 萧梁 殷芸 始有小説行世。 芸 字 灌蔬 ,盖有取于退耕之义,谅非朝市人所能参也。”
引证解释
⒈ 犹俗人。多指争逐名利之徒。
引元房皞《题张信之见山堂》诗:“自古朝市人,罕与山相会。”
明沉德符《<野获编>序》:“溯其初则萧梁殷芸始有小説行世。 芸字灌蔬,盖有取于退耕之义,谅非朝市人所能参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áo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本义:早晨)(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名词
(1) 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趋:快步走。)——《史记·萧相国世家》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朝国(朝廷,国家);朝典(朝廷的典章礼制);朝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3) 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杂句》
(4) 又如:唐朝;清朝
(5) 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杜甫《蜀相》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6) 又如:三朝元老;一朝天子一朝臣
(7) 政府 。如:朝官;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通称富翁、土豪或管事的)
(8) 朝政,国家大事 。如:不听朝;朝柄(朝政的权柄)
(9)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介词
(1) 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2) 又如:朝前看;大门朝东开;应该朝好的方面想
(3) 另见
zhāo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 同本义
朝,旦也。——《说文》
朝,早也。——《尔雅·释诂》
自朝至于日中。——《书·无逸》
周人祭日以朝及誾。——《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歌夜弦。(弦:弹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朝雉徒歌(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朝趁暮食(形容穷苦,早上挣到钱,晚上才得吃);朝上;朝夕乌(同“朝夕鸟”。朝去暮归的乌鸦);朝夕相处(彼此天天在一起);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旦;朝不及夕(极言处境危急);朝升暮合(谓零碎地籴米。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朝成暮遍(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朝夷暮跖(早被誉为伯夷,晚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朝欢暮乐(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朝市(早市)
(4) 早餐 。如:朝舗(早晨餐食)
(5) 指短时间 。如:朝旦;朝昔;朝昼
(6) 日;天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7) 又如:今朝;明朝
(8) 姓
(9)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au1 chau2 [宝安腔] cau2 |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zau1 zeu1 [沙头角腔] cau2 zau1 [台湾四县腔] cau2 zeu1 ceu2 [客英字典] zhau1 chau2 cheu1 cheu2 [海陆丰腔] zhau1 chau2 [东莞腔] zau1 cau2 [陆丰腔] chau3 zhau1 [梅县腔] c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朝 | 陟遙 | 知 | 宵B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B | ţĭɛu | trieu/ty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动词
(1) 交易;商品买卖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如:市怨
(8) 求取 。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如:市宠;市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i4 [梅县腔] she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海陆丰腔] sh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 潮州话:c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市 | 時止 | 常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zjix/zjiio | ʑĭə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