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

tì kǎo [ti kao]
注音 ㄊㄧˋ ㄎㄠˇ

词语释义

替考是考场中的一种作弊行为,是用各种欺骗手段假以他人身份代为参加考试的行为。

替考的国语词典

请枪手代考。

替考的网络释义

替考

  • 替考是考场中的一种作弊行为,是用各种欺骗手段假以他人身份代为参加考试的行为。替人代考的人就是所谓的枪手。替考使考试制度就形同虚设,破坏了考试规则及考试公平,破坏了考试宗旨和原则,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甚至破坏社会公平。对于替考事件国家教育部都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惩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 替考造句

    而通过伪造证件,瞒过监考老师审查进行替考则被称为“软考”。
    本报记者李剑平《中国青年报》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舞弊、替考等不法行为也一直与其如影随行。
    高校将宽进严出彻底消灭替考。
    为了防范和打击通过使用假证来替考舞弊行为,今年在报名确认现场首次启用了身份证鉴别仪。
    例:为了消弭社会形态卖春现象,公众替考注意力集中在两个解决法子上:永久禁阻不康健替考娱乐和长期替考道德教育。
    与"硬考"不同,通过伪造证件瞒过审查进行替考则被称为"软考"。
    有人认为预防青少年怀胎有两个可行替考心思,其中一个助考对青少年施行性教育。
    为了严肃考级,我校将给予替考双方开除学籍的处分。
    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像替考这样有违诚信的现象会越来越少,而高校“宽进严出”或许能彻底消灭替考。
    到考前一日,替考组织并没有做出“软考”证件。
    那么,所以我们管这样的一个证件叫做不真不假,因为他的照片上的信息,照片上的这个人是枪手的,但是身份证上的这些身份信息确是这个被替考的人的。
    想入非非有时能在各方面助考教师替考教学得以浩博。
    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汉字详情

    [ti]
    部首: 443
    笔画: 12
    五笔: FW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OA
    四角: 55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竝”。从竝,白声。竝( bìng),二人并立。本义:废弃)

    (2) 同本义

    竝,废也。——《说文》。俗字作替。

    不替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勿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胡不自替。——《诗·大雅·召》

    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国语·楚语》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3) 又如:久替(长期废弃)

    (4) 停止

    荐可而替不。——《国语·晋语》。注:“去也。”

    (5) 又如:替手(停手)

    (6) 消亡,泯灭

    君之冢嗣其替乎。——《国语·晋语》。注:“灭也。”

    (7) 又如:替罪(诛灭有罪者)

    (8) 衰微;衰落

    风颓化替。——房玄龄《晋书》

    (9) 又如:兴替(兴盛与衰亡)

    (10) 代替

    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11) 又如:我替他去;替力(代为出力);替当(顶替充当);替归(轮替而归);替天行道(代行上天的意旨);替罪(代人受过);替下来;替我一下

    (12) 衰亡。

    (13) 如:朝代兴替

    (14) 松弛;怠惰

    于是乎下陵上替。——《左传》

    (15) 又如:替懈(替解;懈怠)

    名词

    (1) 替身,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 。

    (2) 如:替僧(明朝,代替皇帝出家的僧人);替头(替身)

    (3) 通“屉”。抽屉

    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则引替睹尸。——《南史·宋·孝武殷淑传》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警世通言》

    介词

    (1) 为;给 。

    (2) 如:替人受罪;替我去商店买东西

    (3) 同,和

    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一般哩。——《西游记》

    量词

    (1) 次、批、起。

    (2) 如:一替两替(一次两次);替另(再一次)

    英文翻译

    change, replace, substitut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tai5 [海陆丰腔] ti5 tai5 (toi5) [客英字典] tai5 ti5 te5 [台湾四县腔] ti5 tai5 (toi5) [东莞腔] tai5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ʰieitheh/they
    kǎo [kao]
    部首: 418
    笔画: 6
    五笔: FT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KMVS
    四角: 44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老省,丂( 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名词

    (1) 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动词

    (1)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英文翻译

    examine, test; inve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u3 [陆丰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ko3 [客英字典] kau3 [海陆丰腔] kau3 ko3 [梅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浩上聲開口一等kʰɑukhaux/q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