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鼻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鼻如蝎虫。曷,通“ 蝎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曷鼻,巨肩。” 司马贞 索隐:“曷鼻,谓鼻如蝎虫也。”一说为仰鼻,鼻子掀仰。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曷读为‘遏’……遏鼻者,偃鼻也;偃鼻者,仰鼻也。《广雅》:偃,仰也。故 徐广 曰,曷一作仰。”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曷鼻土色人,此乃吾乡党。”
引证解释
⒈ 谓鼻如蝎虫。曷,通“蝎”。
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曷鼻,巨肩。”
司马贞索隐:“曷鼻,谓鼻如蝎虫也。”
一说为仰鼻,鼻子掀仰。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曷读为‘遏’……遏鼻者,偃鼻也;偃鼻者,仰鼻也。 《广雅》:偃,仰也。故徐广曰,曷一作仰。”
清黄遵宪《番客篇》:“曷鼻土色人,此乃吾乡党。”
曷鼻的国语词典
曷,蝎虫,桑树上的寄生虫。曷鼻指形状像蝎虫的鼻子。《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先生曷鼻,巨肩,魋颜。」唐.司马贞.索隐:「曷鼻谓鼻如蝎虫也。」一说曷鼻为鼻孔掀仰的鼻子。《明史.卷三○九.流贼传.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䫜,鸱目曷鼻,声如豺。」
曷鼻的网络释义
曷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代词
(1) 何,什么
曷,何也。——《说文》
呜呼!曷归?——《五·五子之歌》
汝曷弗告朕?——《书·盘庚上》
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
曷至哉?——《诗·王风·君子于役》
亦曷故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曷故(何故);曷胜(何胜);曷尝(何尝)
(3) 何日,何时 。如:曷归(何日回)
副词
(1) 怎么;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曷为(为何;为什么);曷苦(怎么样;怎样)
(3) 为什么不,何不?——常含有劝告的意思
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4)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岂”,“难道”
礼云礼云,曷其然哉?——《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ot8 [梅县腔] hot8 [海陆丰腔] hot7 [客英字典] hot7 [台湾四县腔]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d5 [宝安腔] ho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曷 | 胡葛 | 匣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ɣɑt | ghat/ha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鼻 | 毗至 | 並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bʰi | bjiih/b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