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申,从丿,丿(
)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2) 同本义
曳,臾曳也。——《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武举前曳踵。——《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辞·怨思》。注:“引也。”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负箧曳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弃甲曳兵;曳尾泥涂(比喻污秽卑鄙的行为);曳步(脚步轻缓挪移);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曳开(迈开;拉开);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4) 穿着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唐风》。孔颖达疏:“娄、曳俱是著衣之事。”
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于声乐以自娱。——《新唐书》
(5) 又如:曳缟(穿白绢衣服);曳娄(穿戴)
(6) 飘摇 。如:摇曳;曳曳的(飘飘悠悠);曳曳(飘动的样子);曳动(摇动,飘荡);曳影(犹摇影)
(7) 率领
孙子命 章子曳兵与 燕兵对阵。——《乐毅图齐平话》
形容词
困顿,精力衰竭
贫而不衰, 贱而不恨, 年虽疲曳, 犹庶几名贤之风。——《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5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宝安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曵 | 餘制 | 以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A | jĭɛi | jed/jey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捕 | 薄故 | 並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bʰu | boh/buh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幼声。本义:幽深,深远)
(2) 同本义
窈,深远也。——《说文》
窈,深也。——《广雅》
窈兮冥兮。——《老子》。王注:“深远之叹。”
窈冥昼晦。——《史记·项羽记》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庄子·在宥》
由山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窈杳(幽远的样子);窈纠(幽深曲折);窈悠(深远的样子);窈陷(深凹);窈妙(精微,幽远);窈冥(深远难测);窈坳(幽怨);窈郁(幽深的样子);窈丽(幽深而秀丽);窈蔼(深远;幽暗);窈停(深目高鼻的样子);窈深(幽深;深邃);窈黑(深邃幽暗);窈然(深远的样子;幽深的样子);窈蔚(幽深繁茂)
(4) 幽静
高堂俨象设,禅室各深窈。——苏轼《与客游道场何山得写字》
(5) 又如:窈寞(幽静);窈峭(高峻峭拨)
(6) 通“杳”。昏暗
天窈窈而昼阴。——司马相如《长门赋》。《说文》:“杳,冥也,当以杳为正字,窈通字。”
窈霭潇湘空。——江淹《杂体诗》
(7) 又如:窈昧(幽暗);窈窈(深冥的样子;幽暗的样子)
(8) 美好
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清· 吴光《泊湘口二妃庙是萧湘二水会处》
(9) 又如:窈妙(美好);窈纠(形容步履舒缓,体态优美);窈娜(形容体态柔美);窈娆(轻柔细长的样子);窈眇(美妙,美好)
(10) 通“幽”(
)。隐蔽,隐微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淮南子·道应》。俞樾云:“窈,读为幽。”
扬沙石,窈冥昼晦。——《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au3 [客语拼音字汇] miau3 yau3 yeu3 [台湾四县腔] miau3 meu3 [客英字典] miau3 [梅县腔] miau3 jau3 [宝安腔] miau1 miau3 j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杳 | 烏皎 | 影 | 蕭 | 上聲 | 篠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qeux/ev | ʔie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兆声。本义:深邃)
(2) 同本义
窕,深肆也。——《说文》
充盈大宇而不窕。——《荀子·赋》
入小而不偪,处大而不窕。——《淮南子》
(3) 又如:窕邃(幽深的样子);窕窕(幽深的样子)
(4) 未充满;间隙
七者布诸天下而不窕,内诸寻常之室而不塞。——《大戴礼记》
(5) 细;小
夫天子省风以作乐, 小者不窕。——《汉书》
(6) 虚浮不实
语言辨,听之说(悦),不度于义,谓之窕言。——《韩非子》
(7) 美;美色
不至于窕冶。——《荀子·礼论》
窕美也。美状为窕。——《方言二》
(8) 又如:窕窈(窈窕;美貌);窕儇(美貌,轻佻)
(9) 淫;过分 。
(10) 如:窕名(虚名);窕言(虚假不实之言);窕货(来路不正的货物)
(11) 过剩的,多余的
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逼者与?——《荀子》
(12) 优美、雅致和高贵的 。
(13) 如:窈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au2 [客英字典] tiau5 [海陆丰腔] tiau2 [宝安腔] tiau1 | tiau5 [客语拼音字汇] t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窕 | 徒了 | 定 | 蕭 | 上聲 | 篠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dʰieu | deux/d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