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台

liàng tái [ liang tai]
繁体 晾臺
注音 ㄌ一ㄤˋ ㄊㄞˊ

词语释义

晾台 liàngtái

(1) 谁也不管,使事情不能进行;拆台

没等我说完,大伙都拨头走了,让我晾台了
cut the ground from sb.'s feet;put away a prop

(2) 也作“亮台”

词语解释

  1. 晒台。

    李古北 《农村奇事》:“ 李玉河 站在北大殿前的晾台上,对大家喊道:‘哎哎哎--等一等,老乡们不要说话啦。’”

  2. 谓使场面冷淡。犹拆台。

    《人民文学》1976年第4期:“什么事有这个会重要? 小赵 第一次主持支委会你就晾台呀!”

引证解释

⒈ 晒台。

李古北《农村奇事》:“李玉河站在北大殿前的晾台上,对大家喊道:‘哎哎哎--等一等,老乡们不要说话啦。’”

⒉ 谓使场面冷淡。犹拆台。

《人民文学》1976年第4期:“什么事有这个会重要? 小赵第一次主持支委会你就晾台呀!”

晾台的网络释义

晾台

  • 晾台,读音liàng tái,汉语词语,指楼顶上晾晒衣物的平台。也指拆台。
  • 晾台造句

    下大雨那天晚上,俩人在晾台上一边欣赏外面的雨景,感受着窗口吹进来的凉气,一边互相亲昵。
    松狮犬摇着尾巴,用嘴在安毅手中把窝窝头叼走,跑到晾台上美美的吃着,哼哼唧唧的晒起了太阳。
    刚进家门李大牛就发现,原本漏风的厨房跟晾台现在已经被彻底修好了。
    灶间是后晾台改造的,窄细长,灶台、菜案、菜橱和各色饭锅等杂物,把个灶间塞得满满,两个人在这里,连下脚的空都没有。
    而他的倒戈不是普通的晾台,而是伺机报复,他的一封写给市司法局的举报信,就把公司非法经营的老底儿彻底戳穿了。
    于是他鼓起勇气从三楼晾台跳了下去,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把所有的衣服全部洗干净,挂在晾台的衣架上。
    窗扇敞开着,夜风轻轻的吹进晾台。
    唐军只抽了两支烟,心急的在晾台也待不住了。
    民警一敲门,谢立即开枪射击,将准备冲进去抓人的徐金华打伤后从四楼家中的晾台翻下楼,步行逃走。
    安毅不敢置信的看着晾台窗沿上放着的那块腕表。
    站在晾台上,看着再次被破坏掉的防盗网,安毅一脸的苦笑。
    浓荫蔽日的榕树下有一长条石头的晾台。
    他把它挂在晾台上,脸上有着欣然的微笑。

    汉字详情

    liàng [liang]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YIY
    五行:
    吉凶:
    仓颉: AYRF
    四角: 60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晒干)

    (2) 同本义 。如:晾衣服

    (3) 把东西放在通风或阴凉的地方使干燥 。如:晾干菜

    (4) 搁置;冷落 。如:把他晾在一边

    (5) 放在空气中除水分 。如:晾墒(降低土壤的湿度);晾在绳子上的长豆角

    (6) 暴露出来 。如:把思想上的脏东西晾出来

    (7) 展开并抖动 。如:晾翅(展抖翅翼)

    英文翻译

    air-dry; sun-dry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3 l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liong5 [台湾四县腔] liong5 lang2 [客英字典] liong5 long5 [宝安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ang2 long4 [海陆丰腔] liong6 lang2

    宋本广韵

    tái,tāi [ta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C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R
    四角: 23600

    详细解释

    tāi

    名词

    (1) 地名。“台州”的简称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2) 另见 tái

    tái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 ))

    (2)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台臣(指宰辅重臣)

    (3)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大雅·行苇》

    (4)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 同本义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 器物的底座 。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 站;单位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 莎草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 古代中央官署名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 台湾省的简称 。如:台胞

    (14) 姓

    量词

    (1) 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名词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名词

    (1) 台风的简称 。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2) 另见 tāi

    英文翻译

    platform; unit; term of addr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toi4
    ◎ 潮州话:t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之平聲開口三等ji/jiob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