晻昧

ǎn mèi [ an mei]
注音 ㄢˇ ㄇㄟˋ

词语释义

昏暗不明。 指义理幽晦不明。 不光明正大;不光明磊落。 愚昧。 指愚昧之人。 埋没,湮没。

词语解释

  1. 昏暗不明。

    《汉书·元帝纪》:“阴阳未调,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 颜师古 注:“晻与暗同,又音乌感反。” 唐 戴君孚 《广异记·朱敖》:“黑云腾踊,中掣火电,须臾晻昧,骤雨如泻。”

  2. 指义理幽晦不明。

    章炳麟 《訄书·订孔》:“《论语》者晻昧,《三朝记》与诸告飭通论,多自触击也。”

  3. 不光明正大;不光明磊落。

    《汉书·杨恽传》:“ 惲 ,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太学白金》:“天知谅清贫,阴有大赐,然晻昧之物,终不敢当。”

  4. 愚昧。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首恶鬱没,晻昧昭晣。”

  5. 指愚昧之人。

    《汉书·谷永传》:“忽天地之明戒,听晻昧之瞽説。”

  6. 埋没,湮没。

    《汉书·艺文志》:“ 汉 兴有 仓公 ,今其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引证解释

⒈ 昏暗不明。

《汉书·元帝纪》:“阴阳未调,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
颜师古注:“晻与暗同,又音乌感反。”
唐戴君孚《广异记·朱敖》:“黑云腾踊,中掣火电,须臾晻昧,骤雨如泻。”

⒉ 指义理幽晦不明。

章炳麟《訄书·订孔》:“《论语》者晻昧,《三朝记》与诸告飭通论,多自触击也。”

⒊ 不光明正大;不光明磊落。

《汉书·杨恽传》:“惲,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
宋洪迈《夷坚乙志·太学白金》:“天知谅清贫,阴有大赐,然晻昧之物,终不敢当。”

⒋ 愚昧。

汉司马相如《封禅文》:“首恶鬱没,晻昧昭晣。”

⒌ 指愚昧之人。

《汉书·谷永传》:“忽天地之明戒,听晻昧之瞽説。”

⒍ 埋没,湮没。

《汉书·艺文志》:“汉兴有仓公,今其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晻昧的国语词典

形容幽暗不明。

晻昧的网络释义

晻昧

  • 晻昧来源于《汉书·元帝纪》:“阴阳未调,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 颜师古 注:“晻与暗同,又音乌感反。” 唐 戴君孚 《广异记·朱敖》:“黑云腾踊,中掣火电,须臾晻昧,骤雨如泻
  • 汉字详情

    àn,ǎn,yǎn [an,yan]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DJN
    五行:
    仓颉: AKLU
    四角: 64016

    详细解释

    ǎn

    形容词

    (1) 阴暗

    唵,不明也。从日,奄声。与暗意义略同。——《说文》

    日光晻。——《汉书·五行志》

    三光晻昧。——《汉书·元帝纪》

    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荀子·不苟》

    (2) 又如:晻霭(昏暗的云气);晻晻(昏暗的样子)

    (3) 隆盛的样子 。如:晻暧(隆盛的样子);晻郁(隆盛的样子)

    (4) 另见 àn;yǎn

    其它字义


    àn

    (1) 同“暗”

    (2) 另见 ǎn;yǎn

    其它字义


    (1) 同“暗”

    (2) 另见 ǎn;yǎn

    yǎn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奄声。本义:阴暗不明)

    (2) 同本义

    晻,晻晻,日无光。——《广韵》

    晻,不明也。——《说文》

    日光晻。——《汉书·五行志》

    三光晻昧。——《汉书·元帝纪》

    光耀晻而不彰。——《汉书·韦元成传》。注:“晻,盖云气之貌。”

    日晻晻其将暮。——班彪《北征赋》

    (3) 又如:晻暮(日暮昏暗)

    (4) 迅速;突然 。如:晻冉(迅速消逝);晻忽(迅速,突然)

    (5) 另见 ǎn;àn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奄声。本义:阴暗不明)

    (2) 同本义

    晻,晻晻,日无光。——《广韵》

    晻,不明也。——《说文》

    日光晻。——《汉书·五行志》

    三光晻昧。——《汉书·元帝纪》

    光耀晻而不彰。——《汉书·韦元成传》。注:“晻,盖云气之貌。”

    日晻晻其将暮。——班彪《北征赋》

    (3) 又如:晻暮(日暮昏暗)

    (4) 迅速;突然 。如:晻冉(迅速消逝);晻忽(迅速,突然)

    (5) 另见 ǎn;à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感上聲開口一等ʔɒmqomx/oom
    mèi [mei]
    部首: 429
    笔画: 9
    五笔: JFIY
    五行:
    仓颉: A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2) 同本义

    昧,冥也。——《广雅·释诂四》

    时甲子昧爽。——《书·牧誓》

    日昧昧其将暮。——《楚辞·九章·怀沙》

    君昧爽而栉冠。——《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

    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淮南子·原道》

    虽昧必亮。——《后汉书·苏竟传》

    愚者昧于成事。——《战国策·赵策》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楚辞·离骚》

    轻身而昧大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昧旦(天未全亮的时候);昧然(昏暗不明的样子);昧昧(昏暗不明的样子);昧色(暮色);昧明(天未全明的时刻;拂晓)

    (4) 眼不明的样子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5) 愚昧;糊涂

    兼弱攻昧。——《左传·宣公十二年》

    (6) 又如:昧陋(愚昧浅陋);味瞀(昏聩;糊涂);昧昧(糊涂无知);昧错(糊涂出错)

    动词

    (1) 掩蔽;欺骗

    吾家碑不昧。——杜甫《回棹》

    (2) 又如:昧公义(埋没了公理和正义);昧心咒(昧了良心该受什么报应的誓言);昧心钱(坏了良心赚来的钱);昧蔽(隐瞒);昧诡(隐秘;诡秘);昧密(犹隐晦)

    (3) 违背

    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西游记》

    (4) 又如:昧信(背信;失信);昧良心;昧心

    (5) 贪,贪图 。如:昧利(贪利);昧私(贪图私利);昧冒(贪图)

    (6) 冒犯

    丞相臣斯昧死言。——《史记·秦始皇本纪》

    (7) 又如:昧死(冒死;冒昧);昧犯(冒犯)

    英文翻译

    obscure, dark; darken

    方言集汇

    ◎ 粤语:mui6
    ◎ 客家话:[宝安腔] mui3 [东莞腔] mui3 [海陆丰腔] mui3 mui6 [梅县腔] mi3 [沙头角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台湾四县腔] mi3 m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佩去聲合口一等muɒimuaih/mu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