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教育

pǔ jí jiāo yù [pu ji jiao yu]

词语释义

普及教育是指国家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有些国家也称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所应受的普通教育。年限各国不同。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因为普及教育、人口众多,学校里密密麻麻挤满了学生。
2、从现在看起来,大多数国家不能实现减少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和普及教育的目标。
3、马达加斯加是普及教育快速道动议接纳的国家之一。
4、沃尔福威茨还会见了由印度普及教育方案(印地语缩写为SSA)资助的一个学校的家长和孩子们。世界银行也为该方案提供了援助。
5、普及教育动议的支持者们为动员资金发起一项运动。
6、他们整天在思考的就是一个受教育者应该接受的普及教育。
7、例如,普及教育的倡仪将使我们能够通过共同努力让1700万失学儿童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校门。
8、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向民间普及教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格独立的教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9、2005年5月,非洲的岛国马达加斯加达到了获得“普及教育快速通道动议”资助的条件。
10、这些学生生活在西部地区五个省区的山区或干旱地区,他们也是适龄儿童中最难普及教育的。
11、了解详细情况,请查阅普及教育快速道动议组织近期报告来自课堂的呼声(PDF格式)和视频。
12、几乎所有教育史学家都受功能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近代以来普及教育的兴起是为了满足某种或某一阶级的社会需求。
13、通过发展经济、普及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等途径,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14、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普及教育的先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15、1993年,在计算机普及教育版的基础上创办《中国电脑教育报》。
16、救中国之道,不在于扩充军队,而在于普及教育,振兴实业。
17、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
18、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阮乐艺术普及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西方国家的政府一致认为,例如解决贫困,普及教育和保健,是建立国家的最好方式。
20、官立和资助小学提供免费普及教育。
21、普及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许多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关键措施。
22、首先,本文对舞蹈的价值以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价值进行了一番论述,以体现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23、作为普及教育的结果,印刷术已经能够对语言和对思想一样施加影响。
24、在这个制度下,普及教育取得了持续的发展。
25、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普及教育的国语词典

一个国家为实现民主的理想,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以提高人民知识水准为主旨,所实施的基本教育。

普及教育的网络释义

普及教育

  • 普及教育是指国家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各国一般都把实施初等教育作为第一步目标,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再进一步提高要求。
  • 普及教育的翻译

    德语: allgemeineVolksbildung(S)

    普及教育造句

    在普及教育的同时还要扫除青壮年文盲。
    正因为教育不普及,我更要普及教育。
    周广仁热心于钢琴普及教育工作。
    不过自新式教育开办以来,对其“食洋不化”的批评就一直存在代价昂贵、普及教育遥不可及,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内在精神并未更新,等等。
    普及教育扫除盲区,祖国花朵笑脸绽放。文化知识开拓视野,幸福生活色彩斑斓。民族交流和谐共前,文化传播促进发展。国际扫盲日:一起扫盲美满家园。
    网络电脑教室是普及教育的有效手段。
    甚至在实施普及教育的最富有国家,许多人在文字应用能力上还是文盲。
    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我们要普及教育,扫除文盲。
    普及教育快速道动议资助国家取得的教育成果。
    通信革命开创了普及教育的前景。
    马达加斯加是普及教育快速道动议接纳的国家之一。
    这些学生生活在西部地区五个省区的山区或干旱地区,他们也是适龄儿童中最难普及教育的。
    官立和资助小学提供免费普及教育。
    旨在使学生胜任某种工作的教育是职业教育,它存在的理由与法律所规定的普及教育之间有很大差别。
    因为普及教育、人口众多,学校里密密麻麻挤满了学生。
    从现在看起来,大多数国家不能实现减少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和普及教育的目标。
    普及教育动议的支持者们为动员资金发起一项运动。
    他们整天在思考的就是一个受教育者应该接受的普及教育。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向民间普及教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格独立的教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汉字详情

    [p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UO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CA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2) 同本义

    普,日无色也。——《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

    (3) 遍,普遍;全面

    普天之下。——《孟子·万章下》

    广矣普矣。——《文选·宋评论·高唐赋》

    天丽且弥,地普而深。——《汉书·扬雄传下》

    普施明法。——《史记·秦始皇本纪》

    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三国志·吴主传》

    (4) 又如:普席(全席);普及本(即普及版);普天(遍天下);普加(普遍赐与;普遍施与);普存(普遍富足);普讯(遍及;普遍);普施(普遍施与);普恩(普施的恩泽)

    (5) 广大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

    名词

    (1) 对历史上普鲁士王国的简称 。如:普法战争

    (2) 吐蕃俗称丈夫(成年男子)为普

    (3) 姓

    英文翻译

    universal, general, widesp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pou2
    ◎ 客家话:[东莞腔] pu1 [陆丰腔] pu3 [梅县腔] pu1 [沙头角腔] pu1 [客英字典] pu1 pu3 [台湾四县腔] pu1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1 [海陆丰腔] pu1 pu3 [宝安腔] p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滂古上聲開口一等phox/phuupʰu
    [ji]
    部首: 103
    笔画: 3
    五笔: E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HE
    四角: 1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來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词

    (1)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1)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副词

    (1) ——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extend; reach; come up to; and

    方言集汇

    ◎ 粤语:gap6 k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p8 [陆丰腔] kip8 [梅县腔] kip8 [海陆丰腔] kip8 [客英字典] kip8 [台湾四县腔] kip8 [客语拼音字汇] kib6 [宝安腔] kip8 [东莞腔] k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gip/gypgʰĭĕp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yu]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YC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I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2) 同本义

    育,生也。——《广雅》

    无遗育。——《书·盘庚》

    至如今不育。——《国语·晋语》

    子孙蕃育之谓也。——《国语·周语》

    妇孕不育,失其道也。——《易·渐》

    (3) 又如:节育(节制生育);育孕(怀胎足月以至分娩);生儿育女

    (4) 抚养;教育

    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

    教育子。——《虞书》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大雅·生民》

    (5) 又如:育女(养女);育材(育才。培养人才);育德(培养德性);德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体育

    英文翻译

    produce, give birth to; edu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海陆丰腔] ruk7 ruk8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juk8 [东莞腔] juk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jukj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