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朔

huì shuò [ hui shuo]
注音 ㄏㄨㄟˋ ㄕㄨㄛˋ

词语释义

晦朔 huìshuò

(1) 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农历月末至月初

the last day and the first day of every month

(2) 农历一个月

a month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

词语解释

  1. 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

    《后汉书·律历志下》:“晦朔合离,斗建移辰,谓之﹝月﹞。”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七:“晦朔如循环,月盈已见魄。”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 清 黄景仁 《观潮行》:“岂其乾坤果吁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2. 指农历一个月。

    《北齐书·李浑传》:“ 社客 贼之根本,围城復逾晦朔,乌合之众,易可崩离。”《新唐书·舒元舆传》:“献文闕下,不得报,上书自言……‘﹝臣﹞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

  3. 指早晚,旦夕。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 王先谦 集解引《列子·汤问》:“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晦朔甚促,朝菌不识。”

  4. 指阴阳交相变化。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乌梅丸方”集解引 柯琴 曰:“厥阴当两阴交尽,又名阴之絶阳,宜无热也。第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所以厥阴病热,是少阳使然也。”

引证解释

⒈ 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

《后汉书·律历志下》:“晦朔合离,斗建移辰,谓之﹝月﹞。”
晋郭璞《游仙诗》之七:“晦朔如循环,月盈已见魄。”
宋苏轼《再游径山》诗:“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
清黄景仁《观潮行》:“岂其乾坤果吁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⒉ 指农历一个月。

《北齐书·李浑传》:“社客贼之根本,围城復逾晦朔,乌合之众,易可崩离。”
《新唐书·舒元舆传》:“献文闕下,不得报,上书自言……‘﹝臣﹞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

⒊ 指早晚,旦夕。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
王先谦集解引《列子·汤问》:“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晋葛洪《抱朴子·守塉》:“晦朔甚促,朝菌不识。”

⒋ 指阴阳交相变化。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乌梅丸方”集解引柯琴曰:“厥阴当两阴交尽,又名阴之絶阳,宜无热也。第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所以厥阴病热,是少阳使然也。”

晦朔的国语词典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与第一日。

晦朔的网络释义

晦朔

  • 晦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uì shuò,晦是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是阴历月初的一天。
  • 晦朔即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
  • 晦朔造句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凡人仰观苍天,不知身在井底。
    月相的晦朔是古代劳动人民最形象生动的日历。
    人之于苍穹,如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无论帝王将相,任你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无论道佛魔妖,任你神通盖世,法力无边;终逃不过黄土一培。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凡人仰观苍天,不知自己身在井底。
    此外,还有山川日月,丛林湖泊,甚至域外的星空,辰风,海啸,晦朔潮汐,天地间的各种奇观。
    苍升的双手之上陡然冒出一阵微微泛着银色的星光,星光一处,便是似乎与星阵产生了牵引,整个星阵都是散发出一阵晦朔的光芒。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又有谁能知道天地存在了多久?故事便是从这莫邪古地开始。
    始失于毫毛,而尚未可觉,积而成多,以失弦望晦朔,则不得不改宪以从之。

    汉字详情

    huì [hui]
    部首: 429
    笔画: 11
    五笔: JTX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OWY
    四角: 680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 同本义

    晦,月尽也。——《说文》

    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论衡·四讳》

    陈不违晦。——《左传·成公十七年》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不知晦朔。——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戊申晦。——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4) 夜;晚

    晦淫惑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夜也。”

    (5)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夜月);风雨如晦

    形容词

    (1) 昏暗

    晦而休。——《国语·鲁语》。注:“冥也。”

    是时雷电晦冥。——《汉书·高帝纪》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道途显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晦明变化。——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晦冥(昏暗);晦蒙(昏暗);晦盲(昏暗不明);晦芒(昏暗)

    (3) 义理深微;隐晦;含蓄

    志而晦。——《左传·成公十四年》

    (4) 又如:晦伏(隐晦不显);晦昧(隐晦不明);晦窒(晦涩不通);晦塞(晦涩不畅)

    (5) 草木凋零

    寂历百草晦。——江淹《诗》。注:“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

    (6) 又如:晦在(凋零将尽,健在的已经很少了)

    (7) 倒霉 。如:晦气星(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晦气色(难看的、呈青黄色的脸色)

    动词

    掩蔽;隐秘 。如:晦迹(隐居);晦抑(隐藏;隐瞒);晦心(隐藏本心);晦光(蒙蔽光明)

    英文翻译

    dark, unclear, obscure; n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fui3
    ◎ 客家话:[宝安腔] fui5 [客语拼音字汇] fi4 foi4 fui4 [台湾四县腔] fi5 [客英字典] fui5 [东莞腔] fui3 [梅县腔] fi5 fui5 [海陆丰腔] f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荒内去聲合口一等huaih/xuoyxuɒi
    shuò [shuo]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UB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UB
    四角: 874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月,从屰,屰( )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2) 同本义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望之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朔晦(朔日和晦日);朔法(确定朔日的方法);朔数(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4) 朔政,历政,指中国古代帝王每年冬季发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于诸侯,诸侯亦于月初告祖庙,受而行之

    颁告朔于邦国。——《周礼》

    (5) 凌晨,清晨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6) 初,始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7) 北方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平在朔易。——《书·尧典》

    朔,北方也。——《尔雅》

    (8) 又如:朔风凛凛(北风寒冷);朔北(长城以北);朔土(北方地区);朔垂(西北边远地区);朔门(北方边境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客(北方边地的将领);朔气(北方之寒气);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雪(北方的雪)

    (9) 车辕。一说,车上的旗

    月之旦为朔,车之輈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西京杂记》

    动词

    (1) 生,出现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后汉书》

    (2) 每月初省视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逸周书》

    英文翻译

    first day of lunar month; the north

    方言集汇

    ◎ 粤语:sok3
    ◎ 客家话:[梅县腔] sok7 [海陆丰腔] sok7 [客英字典] sok7 [陆丰腔] sok7 [东莞腔] s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sog5 [宝安腔] s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角入聲開口二等sruk/sheokʃɔ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