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罔

hūn wǎng [ hun wang]
注音 ㄏㄨㄣ ㄨㄤˇ

词语释义

犹愚昧,糊涂。

词语解释

  1. 犹愚昧,糊涂。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以道能生气者,虚实颠越, 老 庄 之谬谈也。儒者袭其故智而不察,非昏罔则固蔽,乌足以识道!”

引证解释

⒈ 犹愚昧,糊涂。

明王廷相《慎言·五行》:“以道能生气者,虚实颠越, 老庄之谬谈也。儒者袭其故智而不察,非昏罔则固蔽,乌足以识道!”

昏罔的网络释义

昏罔

  • 昏罔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ūn wǎng,意思是犹愚昧,糊涂。
  • 汉字详情

    hūn [hun]
    部首: 430
    笔画: 8
    五笔: QAJF
    五行:
    仓颉: HPA
    四角: 72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日,从氐( )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昏,日冥也。——《说文》

    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

    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

    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

    形容词

    (1) 引申为昏暗;无光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昏邓(昏暗的样子);昏邓邓(昏澄澄、昏昏瞪瞪。形容昏暗);昏曚(昏暗模糊);昏昏(昏暗;阴暗)

    (3) 目不明;昏花 。如:昏困(昏倦。头脑昏沉,精神倦怠);昏坎(昏花,模糊);昏腾(头昏眼花或头脑晕转)

    (4) 昏聩;糊涂

    昏迷不恭。——《书·大禹漠》

    我独若昏。——《老子》

    远我昏乎?——《庄子·在宥》

    昏微遵迹。——《楚辞·天问》

    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吕氏春秋·有度》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以昏气出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昏眊(糊涂而年老);昏耄(年老胡涂);昏瞀(神志不清;缺乏分辨能力);昏愚(糊涂而愚蠢)

    (6) 世道混乱、黑暗

    昏椓靡共。——《诗·大雅·召》

    (7) 又如:昏世(黑暗腐败的时代);昏敝(政治黑暗腐败)

    (8) 斑驳难辨

    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个,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水浒传》

    动词

    (1) 昏迷;失去知觉

    昏到于地。——《儒林外史》

    (2) 又如:昏晕(昏迷)

    (3) 婚礼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昏姻之故。——《诗·小雅·我行其野》

    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

    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妻父曰昏。”

    (4) 又如:昏姻(婚姻);昏第(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地方。又作婚第);昏媾(婚姻,结亲)

    (5) 惑乱;迷惑

    下民昏垫。——《书·皋陶谟》

    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左传·昭公十九年》。注:短折曰矢,未名曰昏。

    君子失心,鲜不夭昏。——《国语·晋语》。注:昏,狂荒之疾。

    蟊贼内讧,昏椓靡共。——《诗·大雅·召》。《笺》云:昏椓皆奄人也。

    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诬徒》

    先生之老与昏与?——《吕氏春秋·贵直》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四》

    (6) 出生后尚未命名而死,夭折,早死 。如:昏札(夭亡,夭折)

    英文翻译

    dusk, nightfall, twilight,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东莞腔] fun1 [海陆丰腔] fun1 [梅县腔] fun1 [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沙头角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宝安腔] f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昆平聲合口一等xuənhuon/xuon
    wǎng [wang]
    部首: 216
    笔画: 8
    五笔: MU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TYV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2) 同本义。同“网”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

    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罔民而可为也。

    (3) 又如:罔置(泛指捕猎的网具);罔罟(渔猎时所用的罗网);罔罗(渔猎所用的网。同罗网)

    (4) 法网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诗·大雅》

    形容词

    (1) 迷惑。失意。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辞·宋玉·九辩》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文选·张衡·东京赋》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2) 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犹茫然、恍惚不解的样子);罔两(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3) 不正直 。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犹枉屈)

    (4) 无知的 。如:罔觉(无知)

    动词

    (1) 结网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楚辞》。王逸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

    (2) 诬,无中生有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

    罔上害民。——《风俗通义·过誉》

    (3) 又如:罔利(渔利);罔贪(奸诈贪婪)

    (4) 欺骗;蒙蔽

    自古谗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之间,皆不能免。——《金瓶梅》

    (5) 又如:罔上(欺骗君上);罔主(欺骗君主);罔民(欺骗陷害百姓);罔冒(欺骗冒充);罔辟(欺骗君主);罔惑(欺枉蛊惑);罔渎(欺枉轻慢);罔人(欺骗、欺诈他人);罔己(受人欺骗陷害)

    (6) 害,陷害 。如:罔念(谓不思为善)

    (7)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8) 无;没有

    以谨罔极。——《诗·大雅·民劳》

    罔敷求先王。——《诗·大雅·抑》

    罔,无也。——《尔雅·释言》

    君罔谓汝何之。——《楚辞·九章·惜诵》

    罔有不韪。

    上罔显于羲皇。—— 扬雄《剧秦美新》

    罔不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没有见过汉人);罔恤民隐(不管百姓的隐忧);罔生(苟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无所藏匿);罔莫(无不);罔恤(无忧无虑);罔知(不知);罔顾(不顾)

    副词

    (1) 不

    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西游记》

    (2) 又如:罔已(犹不尽);罔既(不尽);罔效(不能报效);罔措(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罔替(不更换;不废除);罔惑(不惑)

    英文翻译

    net; deceive; libel; neg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ng3 wong3 [客英字典] vong3 [台湾四县腔] mong3 wong3 [梅县腔] miong3 wong3 [陆丰腔] wong3 mong3 [宝安腔] miong3 wong3
    ◎ 潮州话:bhuang2 (bú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兩陽合上聲合口三等myangx/mvankm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