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瞶

hūn guì [ hun gui]
注音 ㄏㄨㄣ ㄍㄨㄟˋ

词语释义

1.谓眼睛昏花。 2.糊涂;认识模糊。 3.迷糊;昏迷。

词语解释

  1. 谓眼睛昏花。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我七旬已过,适当谢事之年,昏瞶双眸,不辨屏间雀影。”

  2. 糊涂;认识模糊。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医理》:“后检方书, 明 有莱菔可解参毒之説,何昏瞶一至此耶!”

  3. 迷糊;昏迷。

    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已而天子闻太师不粥,遣中使问太师天下大计。太师迷惑昏瞶。”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托体复生》:“吾乃 嘉兴 北门外某姓之女,年十七,尚未适人,偶患病昏瞶,似一梦然,今始甦醒。”《狮子吼》第二回:“目前如见无数夜叉,驱杀千百地狱人,惊悸之餘,时作昏瞶。” 叶紫 《夜的进行曲》:“眼睛一朦胧,头脑就觉得更加沉重而昏瞆。”

引证解释

⒈ 谓眼睛昏花。

清李渔《凰求凤·先醋》:“我七旬已过,适当谢事之年,昏瞶双眸,不辨屏间雀影。”

⒉ 糊涂;认识模糊。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医理》:“后检方书, 明有莱菔可解参毒之説,何昏瞶一至此耶!”

⒊ 迷糊;昏迷。

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已而天子闻太师不粥,遣中使问太师天下大计。太师迷惑昏瞶。”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托体复生》:“吾乃嘉兴北门外某姓之女,年十七,尚未适人,偶患病昏瞶,似一梦然,今始甦醒。”
《狮子吼》第二回:“目前如见无数夜叉,驱杀千百地狱人,惊悸之餘,时作昏瞶。”
叶紫《夜的进行曲》:“眼睛一朦胧,头脑就觉得更加沉重而昏瞆。”

昏瞶的国语词典

视力不明。

如:「他年纪老迈,两眼昏瞆。」

昏瞶的网络释义

昏瞶

  • 昏瞶,汉语词语,
  • 拼音是hūn guì,
  • 释义:1、谓眼睛昏花。2、糊涂;认识模糊。3、迷糊;昏迷。
  • 汉字详情

    hūn [hun]
    部首: 430
    笔画: 8
    五笔: QAJF
    五行:
    仓颉: HPA
    四角: 72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日,从氐( )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昏,日冥也。——《说文》

    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

    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

    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

    形容词

    (1) 引申为昏暗;无光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昏邓(昏暗的样子);昏邓邓(昏澄澄、昏昏瞪瞪。形容昏暗);昏曚(昏暗模糊);昏昏(昏暗;阴暗)

    (3) 目不明;昏花 。如:昏困(昏倦。头脑昏沉,精神倦怠);昏坎(昏花,模糊);昏腾(头昏眼花或头脑晕转)

    (4) 昏聩;糊涂

    昏迷不恭。——《书·大禹漠》

    我独若昏。——《老子》

    远我昏乎?——《庄子·在宥》

    昏微遵迹。——《楚辞·天问》

    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吕氏春秋·有度》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以昏气出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昏眊(糊涂而年老);昏耄(年老胡涂);昏瞀(神志不清;缺乏分辨能力);昏愚(糊涂而愚蠢)

    (6) 世道混乱、黑暗

    昏椓靡共。——《诗·大雅·召》

    (7) 又如:昏世(黑暗腐败的时代);昏敝(政治黑暗腐败)

    (8) 斑驳难辨

    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个,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水浒传》

    动词

    (1) 昏迷;失去知觉

    昏到于地。——《儒林外史》

    (2) 又如:昏晕(昏迷)

    (3) 婚礼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昏姻之故。——《诗·小雅·我行其野》

    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

    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妻父曰昏。”

    (4) 又如:昏姻(婚姻);昏第(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地方。又作婚第);昏媾(婚姻,结亲)

    (5) 惑乱;迷惑

    下民昏垫。——《书·皋陶谟》

    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左传·昭公十九年》。注:短折曰矢,未名曰昏。

    君子失心,鲜不夭昏。——《国语·晋语》。注:昏,狂荒之疾。

    蟊贼内讧,昏椓靡共。——《诗·大雅·召》。《笺》云:昏椓皆奄人也。

    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诬徒》

    先生之老与昏与?——《吕氏春秋·贵直》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四》

    (6) 出生后尚未命名而死,夭折,早死 。如:昏札(夭亡,夭折)

    英文翻译

    dusk, nightfall, twilight,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东莞腔] fun1 [海陆丰腔] fun1 [梅县腔] fun1 [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沙头角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宝安腔] f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昆平聲合口一等xuənhuon/xuon
    guì,kuì [gui,kui]
    部首: 512
    笔画: 17
    五笔: HKHM
    仓颉: BULMC
    四角: 65086

    英文翻译

    dim; blurred 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3 ku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i3 [梅县腔] kwi5 [台湾四县腔] kui3 [客英字典] kw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醉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jyih/jvihj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