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惑

hūn huò [ hun huo]
注音 ㄏㄨㄣ ㄏㄨㄛˋ

词语释义

昏惑 hūnhuò

(1) 昏聩困惑

心智昏惑
perplex

词语解释

  1. 昏乱;迷糊困惑。

    汉 张衡 《思玄赋》:“通人闇於好恶兮,岂昏惑而能剖?”《新唐书·韦巨源传》:“ 巨源 见帝昏惑,乃与 宗楚客 、 郑愔 、 赵延禧 等推处祥妖,阴导 韦氏 行 武后 故事。”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汉武 昏惑不道,几至乱亡;晚节末路,仅能少悔。”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文清 昏惑地把信接在手里。”

引证解释

⒈ 昏乱;迷糊困惑。

汉张衡《思玄赋》:“通人闇於好恶兮,岂昏惑而能剖?”
《新唐书·韦巨源传》:“巨源见帝昏惑,乃与宗楚客、郑愔、赵延禧等推处祥妖,阴导韦氏行武后故事。”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上》:“汉武昏惑不道,几至乱亡;晚节末路,仅能少悔。”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文清昏惑地把信接在手里。”

昏惑造句

房间中,黄老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昏惑的双眸出现少有的犹豫之色。
能够具备坚强的毅志和超强的实力而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幽暗昏惑之地却无外力机遇辅之,亦不能至也。
林远没有被它所昏惑脑袋,而是一脸认真地观察着周围。
世界笼罩在一片昏惑之中,灯光在外面照射到车里来,在谁的脸上变幻光影。
一柄剑,飚起骇浪狂涛,倒逆沧海桑田,在压抑而昏惑的暗夜中暴出犀利的豪光。
从凄暗昏惑的荒凉谷地,游荡到古朴森严的法师高塔;纷繁热闹的七海之都,到美女丛生的精灵大陆。
囚舍没有点灯,幽暗昏惑的空间里安静一片。
邵贤从昏迷中醒转,立时又被灵光照的昏惑无比,他强行在自己的大腿上拧了一把,以此获得短暂的清醒。
我看出你因为大人物的喧闹而昏惑,因为小人们的针刺而受伤了。
因为那天的月光比较昏惑,根本看不清什么东西,所以放眼望去,也只能隐约看到远处黑黑的山脊轮廓……

汉字详情

hūn [hun]
部首: 430
笔画: 8
五笔: QAJF
五行:
仓颉: HPA
四角: 72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日,从氐( )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昏,日冥也。——《说文》

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

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

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

形容词

(1) 引申为昏暗;无光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昏邓(昏暗的样子);昏邓邓(昏澄澄、昏昏瞪瞪。形容昏暗);昏曚(昏暗模糊);昏昏(昏暗;阴暗)

(3) 目不明;昏花 。如:昏困(昏倦。头脑昏沉,精神倦怠);昏坎(昏花,模糊);昏腾(头昏眼花或头脑晕转)

(4) 昏聩;糊涂

昏迷不恭。——《书·大禹漠》

我独若昏。——《老子》

远我昏乎?——《庄子·在宥》

昏微遵迹。——《楚辞·天问》

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吕氏春秋·有度》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以昏气出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昏眊(糊涂而年老);昏耄(年老胡涂);昏瞀(神志不清;缺乏分辨能力);昏愚(糊涂而愚蠢)

(6) 世道混乱、黑暗

昏椓靡共。——《诗·大雅·召》

(7) 又如:昏世(黑暗腐败的时代);昏敝(政治黑暗腐败)

(8) 斑驳难辨

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个,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水浒传》

动词

(1) 昏迷;失去知觉

昏到于地。——《儒林外史》

(2) 又如:昏晕(昏迷)

(3) 婚礼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昏姻之故。——《诗·小雅·我行其野》

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

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妻父曰昏。”

(4) 又如:昏姻(婚姻);昏第(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地方。又作婚第);昏媾(婚姻,结亲)

(5) 惑乱;迷惑

下民昏垫。——《书·皋陶谟》

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左传·昭公十九年》。注:短折曰矢,未名曰昏。

君子失心,鲜不夭昏。——《国语·晋语》。注:昏,狂荒之疾。

蟊贼内讧,昏椓靡共。——《诗·大雅·召》。《笺》云:昏椓皆奄人也。

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诬徒》

先生之老与昏与?——《吕氏春秋·贵直》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四》

(6) 出生后尚未命名而死,夭折,早死 。如:昏札(夭亡,夭折)

英文翻译

dusk, nightfall, twilight,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东莞腔] fun1 [海陆丰腔] fun1 [梅县腔] fun1 [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沙头角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宝安腔] f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昆平聲合口一等xuənhuon/xuon
huò [huo]
部首: 440
笔画: 12
五笔: AKGN
五行:
仓颉: IMP
四角: 53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内惑于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奴婢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惑眩(迷乱;混乱);惑疾(迷乱之病);惑变(迷乱变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误 (使人疑而误之)

(4) 迷惑,使…辨不清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 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以惑愚瞽。——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惑动(迷惑动摇);惑主(迷惑君主);惑术(迷惑人心之术);惑惑(迷惑);惑众(迷惑众人);造谣惑众;妖言惑众;惑世

(6) 迷恋 。如:惑妄(迷于邪说);惑溺(沉迷)

(7) 迷失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惑失道。后大将军。——《汉书》

形容词

(1) 糊涂,令人不解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传道受业解惑。——唐· 韩愈《师说》

孰能无惑。

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惑实(糊涂);惑人(昏庸糊涂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涂,疑惑)

英文翻译

confuse, mislead, baffle; doubt

方言集汇

◎ 粤语:waak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ed6 [宝安腔] fet8 [梅县腔] fet8 [台湾四县腔] fet8 [客英字典] fet8 [东莞腔] fet8 [沙头角腔] fiet8 [海陆丰腔] fet8 [陆丰腔] fet8
◎ 潮州话:hog8(hôk) [揭阳、潮阳]huêg8(hu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國德合入聲合口一等ɣuəkghuok/huok

昏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