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
词语释义
明喻
(1) 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词语解释
明白的比方。
唐 元稹 《捉捕歌》:“畏君听未详,听客有明喻。”
明白地说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婉讽之谓比,明喻则非。”
比喻的一种。表明本体事物“像”喻体事物的修辞关系。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有喻词“似”、“若”、“像”、“如同”、“好比”等。如“ 鲁迅 的杂文似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就是明喻。
引证解释
⒈ 明白的比方。
引唐元稹《捉捕歌》:“畏君听未详,听客有明喻。”
⒉ 明白地说出。
引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婉讽之谓比,明喻则非。”
⒊ 比喻的一种。表明本体事物“像”喻体事物的修辞关系。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有喻词“似”、“若”、“像”、“如同”、“好比”等。如“鲁迅的杂文似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就是明喻。
明喻的国语词典
一种譬喻。凡喻体、喻词、喻依三者具备的譬喻,称为「明喻」。如「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一句的「君子之交」是喻体,「若」是喻词,「水」是喻依。
明喻的网络释义
明喻
明喻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明喻造句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明 | 武兵 | 明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mieng/myang | mĭɐ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2) 同本义
喻,告也。——《广雅》
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
(3) 晓喻;开导
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
(4)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
(5) 知晓;明白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
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6)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
(7) 比喻
罕譬而喻。——《礼记·学记》
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
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
(8) 又如:喻名(比称;形容);喻为“生物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ji5 [梅县腔] ji5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裕 | 羊戍 | 以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jĭu | jyoh/j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