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

chāng lí [ chang li]
注音 ㄔㄤ ㄌ一ˊ

词语释义

唐韩愈世居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昌黎 今河北省昌黎县 人;宋熙宁七年诏封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 借指韩姓。

词语解释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 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引证解释

⒈ 唐韩愈世居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昌黎 (今河北省昌黎县 )人; 宋熙宁七年诏封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

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於是昌黎韩愈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绍昌黎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周亮工《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昌黎、柳州。”
马其昶《<古文辞类纂标注>序》:“昌黎论文,务去陈言。”

⒉ 借指韩姓。按,此“昌黎”指韩肖胄。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昌黎的国语词典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郡望。参见「韩愈」条。

昌黎的翻译

英语: Changli county in Qinhuangdao
德语: Changli (Ort in Hebei)​ (Eig, Geo)​

昌黎造句

此技术经在滦河左岸昌黎县西庄险段初步试用,取得成功,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昌黎地秧歌的动作简单易学,扭起来红火奔放,欢乐开心。
近日,河北秦皇岛昌黎居民反映,饮马河下游河段近两月恶臭刺鼻,水质呈黑褐色。
秦皇岛环星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昌黎工业园区,公司占地面积平方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壮观的海洋大漠风光,世界罕见。
昌黎地秧歌产生之初,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
袁熙坤画出的动物形神兼具、恢弘磅礴,“颇具韩昌黎‘闳中肆外’的要妙,具有大家气象。
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
又由于秧歌可即兴参演,所以又出现了戴“缨子帽”的丑角,这一蒙古族的服饰,在昌黎地秧歌的表演艺术中一直保留至今。
昌黎县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
以上元代刊书籍,多出于江南各省,都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书籍,除韩昌黎文集外,其余尚未见过著录。
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
昌黎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鲜明的个性。
因其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
子义兄长回到昌黎,继续待机而动。
在秦皇岛昌黎县城关东街有家门面不太大的饭馆,这就是以卖蒸饺负有盛名的赵家馆。
昌黎民歌是昌黎人民世代承传下来的一种民间小调。
今年以来,昌黎县加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标准化建设力度,借助优质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模式,以凸显药具工作在提高计划生育综合节育率中的重要作用。
始建于辽金时代的源影寺塔,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是昌黎古色旅游文化的象征。

汉字详情

chāng [chang]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A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2) 同本义

昌,美言也。——《说文》

禹拜昌言。——《书·大禹谟》

(3) 又如:昌言(正直的善言、好话);昌教(善美的教化)

(4) 兴旺发达,与“亡”相对

邦乃其昌。——《书·仲虺之诰》

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史记·太史公自序》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昌瑞(昌盛祥瑞);昌乐(兴盛安乐)

(6) 光;光明

一曰日光。诗曰:东方昌昌。——《说文》

(7) 又如:昌晖(光明);昌华(光华)

(8) 壮大;美好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齐风·猗嗟》

(9) 又如:昌大(盛大);昌化(大的恩泽);昌世(太平盛世)

名词

(1) 生物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释文:“百昌,犹百物也。”

(2) 通“菖”。

(3) 又如:昌本(菖蒲根);昌羊(即菖蒲)

英文翻译

light of sun; good, pro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 客家话:[东莞腔] cong1 [陆丰腔] chong1 [梅县腔] cong1 [台湾四县腔] cong1 [客语拼音字汇] cong1 [宝安腔] cong1 [客英字典] chong1 [海陆丰腔] ch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hjang/tcangtɕʰĭaŋ
部首: 434
笔画: 15
五笔: TQTI

英文翻译

surname; numerous, many; 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