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

chāng huà [ chang hua]
注音 ㄔㄤ ㄏㄨㄚˋ

词语释义

1.谓大的恩泽﹑化育。 2.笔神名。

词语解释

  1. 谓大的恩泽、化育。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岂伊愚臣,方独昌化?”按,独,一本作“ 被 ”。

  2. 笔神名。

    宋 无名氏 《致虚阁杂俎》:“笔神曰 佩阿 ……纸神曰 尚卿 ,笔神又曰 昌化 。”

引证解释

⒈ 谓大的恩泽、化育。按,独,一本作“被”。

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岂伊愚臣,方独昌化?”

⒉ 笔神名。

宋无名氏《致虚阁杂俎》:“笔神曰佩阿 ……纸神曰尚卿,笔神又曰昌化。”

昌化造句

本文对昌江县昌化角生态演变加以论述。
水坑石质地细嫩,色泽纯正、透明,为昌化石之上品。
软彩石是昌化石中色彩最丰富的一类石材,它的显明个性是色相绚丽多姿,变幻无穷。
兹据庆端奏,浙江省贼事披猖,杭州危急,总兵鲍超现经曾国藩派令进攻宁国,请饬该总兵即由于潜、昌化取道援杭。
昌化石质地纤密温润,似玉非玉,韧而涩刀,石质比青田石、寿山石硬。
昌化豆腐干色香味俱佳,其魅力源于精细考究的传统制作工艺。
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知道逃跑也是死,还不如坚守城池,王庆龙让师爷马上写信给感恩,昌化,保亭三县令他们马上组织军队救援崖州。
熙宁十年,桂州、兴安、钦州、灵山、雷州、琼州、昌化军,共得在城商税贯。
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昌化、陵水、感恩十县;儋州、万州、崖州三州。
昌化石,储藏于浙江省临安县昌化的玉岩山。
这枚用昌化石制作的印章,是难得的工艺品。
前言:镜下鉴定和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昌化鸡血石的“地”主要由地开石和高岭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明矾石、埃洛石、石英和黄铁矿等。
下班后,自知无法蒙混过关的孙峰,脑子乱哄哄地走进昌化路康定路口一家网吧,查找吃药物自杀的方法。
石碌镇、昌化镇、海尾镇、七叉镇、十月田镇、乌烈镇、叉河镇。
细观血从石中涌出,绵密浓厚,富有层次感,血面分布着昌化鸡血石特有的透明石英砂钉颗粒和朱砂遇空气长期接触后形成的氧化汞水银色泽。
镜下鉴定和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昌化鸡血石的“地”主要由地开石和高岭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明矾石、埃洛石、石英和黄铁矿等。
昌化石出产于浙江昌化县,也是中国名石。
淡水麻鱼、尖嘴鱼、手扒鸡、昌化江淡水鱼等。

汉字详情

chāng [chang]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A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2) 同本义

昌,美言也。——《说文》

禹拜昌言。——《书·大禹谟》

(3) 又如:昌言(正直的善言、好话);昌教(善美的教化)

(4) 兴旺发达,与“亡”相对

邦乃其昌。——《书·仲虺之诰》

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史记·太史公自序》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昌瑞(昌盛祥瑞);昌乐(兴盛安乐)

(6) 光;光明

一曰日光。诗曰:东方昌昌。——《说文》

(7) 又如:昌晖(光明);昌华(光华)

(8) 壮大;美好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齐风·猗嗟》

(9) 又如:昌大(盛大);昌化(大的恩泽);昌世(太平盛世)

名词

(1) 生物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释文:“百昌,犹百物也。”

(2) 通“菖”。

(3) 又如:昌本(菖蒲根);昌羊(即菖蒲)

英文翻译

light of sun; good, pro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 客家话:[东莞腔] cong1 [陆丰腔] chong1 [梅县腔] cong1 [台湾四县腔] cong1 [客语拼音字汇] cong1 [宝安腔] cong1 [客英字典] chong1 [海陆丰腔] ch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hjang/tcangtɕʰĭaŋ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