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极则仄

rì jí zé zè [ri ji ze ze]

词语释义

太阳最亮的时候(中午升到最高的时候)就该倾斜落下了。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汉字详情

[ri]
部首: 429
笔画: 4
五笔: JJ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
四角: 60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sun; day; day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nʑĭĕtnjit/rit
[j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E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NHE
四角: 47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同本义

極,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 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3) 最高的地位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4)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5) 特指君位

建用皇极。——《书·洪范》

(6) 又如:登极(登君位)

(7) 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9) 尽头;极限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1) 地球的南北两端 。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12) 北极星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13)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14) 最高准则、标准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最,非常,狠,满

初极狭。——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2)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动词

(1) 至,到达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2)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3) 穷尽,竭尽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逼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5) 深探,穷究 。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6) 通“殛”。惩罚,诛杀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7)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8) 到达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形容词

(1) 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极塞(遥远荒僻的边塞地区);极处(极高、极远之处);极路(非常遥远的路);极源(远源)。如:极口(满口);极仄(很险的诗韵);极色(黑白两色。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均为无彩色,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故称)

(3) 通“亟”。

(4) 急速

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大诰》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墨子·杂守》

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管子·枢言》

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荀子·赋篇》

(5) 又如:极走(急促地奔跑);极言(急忙告诉);极卒(尽快完成)

(6) 着急 。如:极头么花(极头麻花。形容干着急没办法);极切(急切,迫切);极躁(着急)

(7) 儆戒 。如:极戒(儆戒)

(8) 屡次,一再

以极聘于诸侯。——《管子·小匡》

英文翻译

extreme, utmost, furthest, final

方言集汇

◎ 粤语:gik6 kap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輒葉B入聲開口三等鹽Bgʰĭɛpgiep/gyep
[ze]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M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OLN
四角: 72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3)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4)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5)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6) 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7) 榜样 。如:以身作则

动词

(1) 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2) 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

(3) 做,作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1) 正相反

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则又望其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3) 表示相反或对照

则耻师焉。——唐· 韩愈《师说》

(4) 又如:今则不然

(5) 表示平列关系

则桃李冬实。——宋· 沈括《梦溪笔谈》

则桃李夏荣。

(6)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7)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副词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则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则绿草如茵。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则难者亦易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则易者亦难矣。

则治之如所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客则鼾睡。——明· 魏禧《大铁椎传》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词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英文翻译

rule, law, regulation; grad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 潮州话:zêg4 (chek)

宋本广韵

[ze]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DWI
五行:
仓颉: MO
四角: 712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2) 同本义

仄,侧倾也。——《说文》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汉书·光武纪》

(3) 又如:仄歪(方言。倾斜摇晃);仄日(夕阳,斜阳);仄席(不敢正座,侧身坐在席上。形容忧心的样子);仄起(倾斜突起);仄目(斜着眼看);仄步(行走歪斜貌)

(4) 内心不安

衷怀歉仄,自叹无缘。——《红楼梦》

(5) 又如:仄悚(恐惧不安);仄兀(歉疚不安)

(6) 置 。如:仄身(置身)

(7) 〈方〉∶仰,抬起

她仄起头儿,眨巴着眼睛瞅江涛。—— 梁斌《红旗谱》

形容词

(1) 狭窄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汉书》

(2) 又如:人多地仄;仄小(狭小,窄小);仄陋(狭窄简陋);仄狭(狭窄);仄径(狭窄的小路);仄道(狭窄的小路);仄仄(狭窄)

(3) 社会地位或政治地位低下的

明明扬仄陋。——《书·尧典》

(4) 又如:仄微(卑贱,社会地位低)

名词

(1) 通“侧”( )。旁边

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汉书·段会宗传》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鲍宣传》。颜师古云:“仄,古侧字也。”

(2) 又如:仄足(侧足);仄室(侧室)

(3) 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如:仄韵(凡上、去、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

英文翻译

slanting, oblique; oblique ton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et7 [客语拼音字汇] zed5 [梅县腔] zet7 [台湾四县腔] zet7 [客英字典] zet7 [宝安腔] zet7
◎ 潮州话:之耶4(责)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阻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crik/trokʧĭ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