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日本和沙皇俄国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东北境内。1904年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10日,日俄宣战,战争爆发。随后日军攻陷旅顺口、击溃俄国的陆军主力和增援舰队。1905年9月5日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他的祖父1905年逃离日俄战争,来到洛杉矶,开了一家五金商店。
2、他认为日俄战争没有罗斯福的帮助也会结束,也许只不过再打几周。
3、1905年的日俄战争令俄国遭到重创。
4、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在新罕布什尔州签定了朴次矛斯港口条约。
5、为救援日俄战争受难同胞,以沈敦和为首的上海士绅奔走呼吁,终于促成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的诞生。
6、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三省南部的支配地位;
7、日俄战争和一战已经证明,战场上的密集步兵集群是致命的时代错误。
8、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
9、这次日俄战争的末期,日本不顾朝鲜人的反对宣布日本为朝鲜的保护国,并将其统治扩张到了朝鲜。
10、朝鲜作为一个独立王国在中国荫庇之下度过了数千年。1905年在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占领。
11、事实上,早在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就将其军事、政治、经济势力以非法的手段和途径向延边乃至东北渗透。
12、1905年1月2日,日本奈木将军于晚9时收到俄国斯托塞尔将军的正式投降信,自此日俄战争结束。
13、上海作为远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曾经历了一系列的外交考验。
14、日俄战争后,日俄分别加强对南、北满洲的渗透。
15、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俄国库页岛南部。
16、对日俄战争中的国际关系及对中国的危害影响作了探讨。
17、日俄战争后,东亚国际体系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朝贡体系向近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转型。
18、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
19、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20、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1868年营口开港至1904年日俄战争前东北地区的中日贸易。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日俄战争痛心疾首,他们基本认识到了俄国的侵略本质,产生了拒俄心态,号召国人起来与俄国斗争,将俄国势力赶出中国东北。
22、同时,日本加快向中国东北调动部队,日俄战争爆发。
23、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日俄矛盾激化,并由此引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并退出朝鲜半岛;
24、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在一位上海茶商的带领下,一些工商业精英成立了红十字会,其成立时间甚至早于中国共产党。
25、中俄交涉最终的结果却是沙俄的二度出兵和随后日俄战争的爆发,东北沦为他国的战场,给中国和东北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26、尽管在结束于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俄罗斯失去了铁路的控制权交由日本,但是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影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7、1905年,俄日战争进入了僵局,美国总统罗斯福(TeddyRoosevelt)调解了战事。
日俄战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词
(1) 每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t7 [客英字典] ngit7 [台湾四县腔] ngit7 [客语拼音字汇] ngid5 [宝安腔] ngit7 [梅县腔] ngit8 [陆丰腔] gnit7 [东莞腔] ngit7 [沙头角腔] gn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日 | 人質 | 日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nʑĭĕt | njit/rit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我声。本义:倾斜)
(2) 同本义
俄,行顷也。——《说文》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卬也。”
于时曜灵俄景。——张衡《归田赋》
(3) 又如:俄景(偏西的阳光)
(4) 通“峨”。高耸 。如:俄俄(庄严的样子)
副词
(1) 短暂的时间,一会儿
俄而可以为其有矣。——《公羊传·桓公二年》
俄见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俄,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老人俄死,田宅没官。——《笑林》
(2) 又如:俄顷时(不一会儿);俄且(即将,马上);俄延(拖延,迟延);俄瞬(短暂的时间,转瞬间);俄刻(顷刻,不长的时间);俄忽(一会儿,极短的时间)
名词
(1) 俄罗斯;俄罗斯人
(2) 俄语 。如:俄汉词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o2 [海陆丰腔] ngo2 [客英字典] ngo2 [东莞腔] ngo2 [客语拼音字汇] ngo2 [宝安腔] ngo2 [台湾四县腔] ngo2 [陆丰腔] ngo3
◎ 潮州话:ng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莪 | 五何 | 疑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nga | ŋɑ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方〉∶欠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 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名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2) 姓
代词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